理论教育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困境与制约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困境与制约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体看,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深度和产出成效仍然不够充分,达到两化融合集成提升阶段的制造企业不足20%。困难和制约主要来自四方面:(一)国内技术供给不足。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社会资本偏好“挣快钱”“挣大钱”,投资意愿不强烈;企业成本负担大,融资难融资贵未得到根本改变。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困境与制约

总体看,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深度和产出成效仍然不够充分,达到两化融合集成提升阶段的制造企业不足20%。与此同时,区域间、行业间、企业间不平衡现象仍然突出,如东北、西部老工业基地融合应用水平明显低于东中部。困难和制约主要来自四方面:

(一)国内技术供给不足。芯片操作系统数控机床、工业软件、控制系统、传感器关键整机、系统、部件普遍难以满足中高端市场需求。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改造过程中,采集、传输、计算、分析、反馈等各环节均对国外不同厂家高度依赖,致使各类数据孤岛受制于标准、协议差异难以有效互联互通,更导致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产业安全隐患突出。

(二)融合应用壁垒逐渐凸显。一方面,客观基础薄弱是现实难题。大部分传统企业信息化底子薄,管理落后,改造难度大,而企业盈利能力不足加上商业模式不清晰使其难以承担或不愿承担改造所伴生的风险。另一方面,主观认识偏颇也不容忽视。在产业界、学术界甚至政府中,两种极端认识较为普遍,都不利于产业实践。一种过于保守,对互联网新技术认识不深、准备不足;另一种急于求成,将生产性互联网与消费性互联网简单画等号,照搬后者发展思路和模式,对传统产业行业特点、技术成熟的周期规律和技术运用的刚性约束认识不到位。(www.daowen.com)

(三)要素资源保障聚焦不够。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社会资本偏好“挣快钱”“挣大钱”,投资意愿不强烈;企业成本负担大,融资难融资贵未得到根本改变。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1%,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3%—4%的水平。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例,我国投入较大的某企业8年累计研发投入不足某跨国公司一年的1/6。此外,应用研究与产业需求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人才缺乏。

(四)产业生态构建能力不足。我国缺乏具备综合解决方案和全领域覆盖能力的产业龙头,也缺少细分领域专精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企业间抱团不足,崇尚赢者通吃,没有形成类似一些发达国家产业界那样以大带小、以小托大的共赢生态。特别是,我国产业界能从市场买就不自主研发、能做整机集成就不做核心零部件的思想仍比较普遍,制约了自主产品应用生态的良性循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