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优化产品质量成本?

如何优化产品质量成本?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7质量成本分析当产品质量为100%不合格时,预防成本为零。根据国内外企业成功的经验,质量成本比例最佳值为C3占50%,C2为40%,C1占10%,即质量管理成本占50%,损失成本占50%为宜。质量成本分析的目的是通过质量成本核算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对质量成本的形成、变动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这时,质量损失成本较大,是影响达到最佳质量成本的主要因素。

如何优化产品质量成本?

(一)质量成本构成

质量成本又称质量费用。根据ISO 9000系列国际标准,质量成本的定义是: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有关费用。质量成本是由两部分构成,即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其构成如图3-6所示。

图3-6 质量成本构成

1.运行质量成本

运行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质量故障所造成的损失费用之和。它又分为四类,即企业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预防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1)企业内部损失成本

企业内部损失成本又称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出厂前因不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废品损失费用、返修损失费用和复试复验费用、停工损失费用、处理质量缺陷费用、减产损失及产品降级损失费用等。

(2)鉴定成本

鉴定成本是指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水平所需要的费用。主要包括进货检验费用、工序检验费用、成品检验费用、质量审核费用、保持检验和试验设备精确性的费用、试验和检验损耗费用、存货复试复验费用、质量分级费用、检验仪器折旧费用以及计量工具购置费等。

(3)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是指用于预防产生不合格品与故障等所需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质量计划工作费用、质量教育培训费用、新产品评审费用、工序控制费用、质量改进措施费用、质量审核费用、质量管理活动费用、质量奖励费用、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工资及其附加费用等。

(4)企业外部损失成本

企业外部损失成本是指成品出厂销售后客户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而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申诉受理费用、保修费用、退换产品的损失费用、折旧损失费用和产品责任损失费用等。

2.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为用户提供所要求的产品质量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为提供特殊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所支付的费用;产品的验证试验和评定的费用;满足用户要求,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所发生的费用。

(二)质量成本一般分析

质量成本分析,就是分析质量成本各要素与产品质量水平(合格率)的关系,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必须追求最佳质量水平和最佳成本水平。最佳质量水平不是最高质量水平,而是指质量要达到必要功能与成本耗费的最佳结合。

质量成本的各部分费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所以对质量成本分析要深入到质量成本构成要素中去,探讨这些费用的合理比例关系,分析质量成本构成变化对质量及总成本的影响。质量成本分析如图3-7所示。

图3-7 质量成本分析(www.daowen.com)

当产品质量为100%不合格时,预防成本为零。随着质量升高,预防、鉴定成本逐渐增高;当质量为100%合格时,预防成本很高。企业内外故障成本变动规律是:当产品质量较低时,企业内外损失成本很大,当然质量总成本也很大;当质量提高到100%合格时,企业内外损失成本为零。基本生产成本不随质量成本而变化,属于不变成本,质量总成本为C1、C2、C3、C4之和。当质量水平较低或较高时,总成本都比较高,在M点或M点附近区域总成本最低,该点就是最佳质量水平点。

根据企业质量成本分析,企业可以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图中可以看出,曲线C1左面部分的变化趋势比较平缓,这说明当质量水平低时,即不合格品率高时,略微增加一些预防成本就可使不合格品率大幅度降低,即这时企业采用加强预防的措施会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可是,当超过某个限度后,再要提高质量水平,即要求不合格品率进一步降低时,即使稍有一点变化,也要在预防成本上付出很大的代价。曲线C2则是另外的一种情况。当不合格品率为0时,曲线交于横轴,即内外损失成本也为0。但随着不合格品率的增加,这部分成本急剧上升。企业要重视减少内外损失成本,如果内外损失成本的上升速度这么快,那么产品质量恶化,信誉下降将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产品质量成本构成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和毫无联系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当企业放松检查后,鉴定成本可能很少,但会造成大量不合格品出厂,一旦在使用中被用户发现,产生显著的外部损失成本,就导致质量总成本的上升。反之,如果在企业内部严格质量管理,加强质量检查,虽然使鉴定成本增加,但损失成本会大幅减少,从而使质量总成本降低。因此增加预防成本,加强工序控制,则会使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甚至连鉴定成本一起都可能被大大降低,从而使质量成本大幅度下降。

综上所述,质量成本比例在最佳质量水平点附近最合适。根据国内外企业成功的经验,质量成本比例最佳值为C3占50%,C2为40%,C1占10%,即质量管理成本占50%,损失成本占50%为宜。

(三)质量成本优化

在质量成本分析中我们提到,质量成本比例在最佳质量水平点附近最合适,国内外企业成功的经验也表明质量管理成本占50%,损失成本占50%比较适合。质量成本优化就是探讨这些费用的合理比例关系,以最大限度降低质量总成本,这是质量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质量成本分析的目的是通过质量成本核算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对质量成本的形成、变动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再以质量成本报告的形式,将质量成本分析的结果,向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从而作为制定质量方针目标、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进行质量改进的依据。

据统计资料表明,质量成本的四类费用大致存在着以下的比例关系:内部损失成本占质量总成本的25%~40%,外部损失成本占质量总成本的20%~40%,鉴定成本占总成本的10%~50%,预防成本占总成本的0.5%~5%。这些数据说明: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占了总成本的大部分,根据最佳质量水平要求,应着重采取措施降低这部分成本。下面以质量特性曲线(图3-8)来说明。

图3-8 质量特性曲线

图中在质量最佳水平M点处附近将曲线划分为I、Ⅱ、Ⅲ三个区域,它们分别体现质量成本各项费用的不同比例区域。

1.I区是质量改进区

一般来说,内外部损失成本占质量总成本的70%,而预防成本不足10%的属于这个区域。这时,质量损失成本较大,是影响达到最佳质量成本的主要因素。因此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加强质量预防措施上,加强质量检验,以提高质量水平,降低内外部损失成本。

2.Ⅱ区是质量控制区

这时内外损失成本约占总成本的50%,而预防成本约占10%。质量成本处于最佳水平,如果用户对这种质量水平表示满意,认为已达到要求,而进一步改善质量又不能给企业带来新的经济效益,则这时的质量管理的重点应是维持或控制现有的质量水平。

3.Ⅲ区是质量至善区或质量过剩区

鉴定成本成为影响质量总成本的主要因素。这时质量管理重点应该是减少预防费用和鉴定费用,适当降低质量水平,从而降低总成本。

综上所述,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达到质量成本优化。

第一,当质量总成本处于质量改进区时,应增加预防费用,采取质量改进措施,以降低质量总成本;当处于质量最佳区时,应维持现有的质量措施,控制住质量水平的最佳状态;若处于质量过剩区时,则应撤销原有的过严质量要求措施,减少一部分鉴定和预防费用,使质量总成本回到质量最佳水平。

第二,通过增加预防成本,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鉴定成本。

第三,通过增加鉴定成本,可降低外部损失,但可能增加内部损失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