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保险的自身问题主要表现在险种和定损方面。
在险种方面,我国农业保险的险种较少,且多数为成本保险。成本保险是在受灾之后农业保险仅赔付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所使用的包括种子、农药和化肥等生产资料的损失,忽略了农户的劳动付出,因此其合理性有待商榷。虽然截至2019年6月1日,保险组织形式仍然是“责任有限公司”,其盈利性的目的无可厚非,但是农业保险这类政策性保险的制定,更多的是为了保障农户的利益,而非盈利。农业保险是乡村振兴金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性保险并不意味着农业保险公司就一定不能产生可观的盈利水平,但是农业保险公司的盈利需要建立在农民真实受益的基础上。
图1.1 2000—2017年农业保险市场发展状况[2]
在定损方面,一方面,灾情的评估和审核均没有明确的标准,保险条款中的用词含糊不清。有一些赔付款项仅是给出了最低与最高赔付金的范围,并没有为该范围做出具体的解释。另一方面,保险对农民的援助不及时,赔付款项需要经过各层级的审核、批准才能落入农户手中。
(二)中国农业保险的补贴问题
农业保险属于政策性保险,在保险产品设计上更多的是出于政策需要,而非盈利。这就导致保险产品设计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可持续的问题,因此在后续的经营过程中必须依靠政府补贴才能持续下去。即便是在发达国家,农业保险的补贴体系也是十分发达。由于中国农业保险起步较晚,与之相匹配的补贴体系也尚处于发展状态,其存着在如下一些问题:
1.农业补贴方式单一(www.daowen.com)
中国农业保险补贴虽然占总保费的比例巨大,在2017年400余亿元人民币的年保费总额中,补贴就超过了250亿元人民币,但方式较为单一。农业保险的补贴方式主要分为4种:保费补贴、经营管理费补贴、税收优惠与再保险。截至2019年6月1日,我国对农业保险补贴仍然仅主要是保费补贴。而这种保费补贴的运作模式,是由政府将补贴发放给各个农业保险公司,当农业保险公司在收取保费的时候,仅收取减去补贴后的保费。如安华农业保险所提供的玉米种植成本保险每亩地15元起,农户自交每亩3元起,简单的计算便可得出,该险种保险补贴占总保费的80%。
然而,保费直接补贴的方式并非公开透明。在能查阅到的资料中,财政部每年对农业保险保费的总补贴是公开的,但是分配到每个农业保险公司补贴便无据可考。在安华农业保险2017年年度信息披露报告中,该公司所披露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均无法体现政府补贴的去向。[3]不仅是保险公司获得保费金额数量的数据无法取证,每个公司的总承包面积也较难确定,所以这种只针对保费的补贴,可能会带来资源的配置不当,反而降低资金利用的效率。
2.农业补贴不透明
由于中国的农业保险尚处在发展阶段,政府的补贴除稳定市场、帮扶小农、降低风险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参保率。但是事实上,不少国人都对保险保持着一种警惕、观望的态度,“卖保险的”一词一度成为人们生活中对保险销售业务人员的一种贬低。或许是出自侥幸心理抑或是对风险这一概念的单薄理解,一些人总是展现出对保险的不信任。尤其是在中国的乡村,农民对农业保险更是不屑一顾。这样一来,很多农民便不会单独为了自己的土地购置农险。为了提高参保率,补贴后的保费便由村委会统一代理收取。在2018年4月20日对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侯玲玲副教授的采访中,她表示在她在乡村做的调研中,大多数农民并不知道自己每年所缴纳的十几元钱是为何所缴,也不知道每年能得到的几十元钱是保险赔付款。正因为农民不清楚款项用途与去向,也一度加深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产生了保费去向未知、赔付款项未知的问题。
(三)中国农业保险补贴现状
根据中国财政部2016年12月19日发布的财金第123号文件: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对农业保险采取了大量的补贴型政策。在种植业部分,该文件要求,在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贴40%、对东部地区补贴35%,对纳入补贴范围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中央单位,中央财政补贴65%。在养殖业部分,该文件要求,在省级财政至少补贴30%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贴50%、对东部地区补贴40%,对中央单位,中央财政补贴80%。简略计算可得出,政府对种植业农险的补贴超过60%、对养殖业农险的补贴超过70%,且对中央单位补贴更高。2017年中国农业保险保费的417亿元中,按60%计算,政府直接补贴到农业保险至少有250亿元。
中国农业保险市场结构和中国农业保险体系如图1.2所示。[4]从图1.2所知,我国政府在补贴农户的保险费用的同时,也补贴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费用。
图1.2 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结构和我国农业保险体系(自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