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不同于特色小城镇。在我国,特色小镇刚刚起步,这两个概念经常被混淆。2016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区分了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通常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通过集聚特色产业,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融合发展。中国的小城镇常指有行政区划单元的建制镇、乡集镇,还包括县城所在地的城关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最基层的城镇级别。特色小城镇一般拥有数十平方公里土地和一定的人口和经济规模,是特色产业鲜明的行政建制镇。
(一)国内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
从国内实践来看,为了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黑龙江省最早在2010年开始正式提出要建立六类21个特色小镇。2011年北京、云南、天津等省市也纷纷提出建设特色小镇,但让特色小镇声名鹊起的却是浙江省,以至于很多人认为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杭州首次提出打造云栖小镇。2015年4月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特色小镇的创建程序、政策措施等作出规划。2016年经过住建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力推,这种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被大力推广,特色小镇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样本。2016年、2017年,住建部连续两年公布了两批共40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建设名单,再加上各地方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2018年全国特色小镇数量已累计超过2000个。在建设特色小镇的具体实践中,当其他省市还在大搞“农民进城、村民上楼”时,浙江特色小镇却另辟蹊径实现了“村中见城、城中有村”,为国内特色小镇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在特色小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特色小镇房地产化,究其原因在于一些地方过度依赖传统发展路径。从地方政府层面看,只要争取到特色小镇这顶“帽子”,就可以拿到项目获得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和增加土地财政收入,立竿见影解决政府缺钱的问题。从企业发展角度看,以特色小镇名义拿地容易,成本也相对较低,可以有效解决企业缺地问题。于是,部分地方政府急于求成,行政干预过多,纷纷推出一大批文旅小镇、康养小镇、体育小镇等。很多不具备产业基础的地方也盲目“跟风”,尤其是大量房企以发展特色产业的名义介入,在城市周边拿地,炒概念、造景观、建住宅、破坏生态,政府也把建设特色小镇当作融资平台变相举债。结果是很多小镇没有真正形成特色产业支撑,聚不起人气,特色小镇徒有其名,反而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让特色小镇变成了“地产小镇”“风险小镇”和“空镇”。为了规范特色小镇发展,2017年国家住建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发改委四部委联合发布指导意见,防止特色小镇过度房地产化,避免“假小镇真地产”,严防加剧政府债务风险。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明确提出暂缓特色小镇申报创建,并明确了规范发展的相关要求。
(二)特色小镇的特点与作用
不同于一般的小城镇建设,特色小镇是新时期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典型的集约化、特色化发展。一般来说,围绕乡村振兴而发展的特色小镇应具备六大特征:产业特色集聚效果突出、发展的机制创新活力较强、社区综合服务功能基本具备、文化生态特色效应显著、旅游服务功能相对完善、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是一个“生产、生活、生态、文化、旅游”五位一体的新的经济增长平台和创新创业的综合承载体,能顺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尤其要注意的是,特色小镇在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中,要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不能把城市文化、城市建设思维强加到小镇上。只有这样,特色小镇才能可持续健康发展,从而避免“问题小镇”“风险小镇”等情况发生。(www.daowen.com)
具体来看,特色小镇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四个方面的促进作用。
一是在乡村或城市周边发展起来的特色小镇可以带动和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乡村旅游与农村产业的深度融合。
二是特色小镇通过集聚特色产业,有利于形成规模化、品牌化效应,提升小镇区域影响力,形成吸引城乡要素的洼地。
三是特色小镇通过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可以带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增强社区功能,有利于缩小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
四是特色小镇通过集中的社区功能,有利于推动乡村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因此,加快规范引导特色小镇建设,对促进乡村振兴、提升城镇化水平意义重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