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培育乡贤文化:传承历史,引领未来

培育乡贤文化:传承历史,引领未来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传统社会中,乡贤文化集中体现了乡村的人文精神、道德风范。一是重视历史上的先贤,把乡贤故居、遗址等纳入乡村文物保护范畴,挖掘当地乡贤故事,增强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豪感,继承先贤精神,传承好家风、乡风。二是要积极培育和争当新乡贤,培育新乡贤文化,引导乡村社会见贤思齐、见德思义,促进新乡贤成为乡村振兴中的正能量。新时代正在大力改变乡村文明被不断边缘化的格局。

培育乡贤文化:传承历史,引领未来

所谓乡贤,主要指乡村中德行高尚,在当地具有崇高威望的贤达人士。中国从宋代开始就由乡贤主导乡村治理。在传统社会中,乡贤文化集中体现了乡村的人文精神道德风范。在宗族自治、民风淳化、伦理维系及激发乡土情感、维系集体认同感等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乡贤文化所蕴含的文化道德力量对推动乡村文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从政府到社会,都应大力倡导培育乡贤文化。一是重视历史上的先贤,把乡贤故居、遗址等纳入乡村文物保护范畴,挖掘当地乡贤故事,增强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豪感,继承先贤精神,传承好家风、乡风。二是要积极培育和争当新乡贤,培育新乡贤文化,引导乡村社会见贤思齐、见德思义,促进新乡贤成为乡村振兴中的正能量。目前,德高望重的退休还乡官员、耕读故土的贤人志士、农村的优秀基层干部、家乡的道德模范和热爱家乡、反哺桑梓的企业家等都可以作为“新乡贤”。地方政府可搭建乡贤议事平台,建立乡贤联络机制,畅通乡贤与乡村信息的互联互通,激发乡贤参与乡村建设的内驱动力。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政策的落实,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根本改善,会留住本地的人才,并推动离开乡土的高素质人才退休后返乡,为催生新型乡贤文化提供了可能,来共同建设民淳俗厚、诗书传家、厚德重义、富足美满的新农村,重构新时代的乡村文化生态,使乡村文化成为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乡村世界重新成为诗意栖居的美丽家园。

中国是个大国,绝不可能成为“城市国家”。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党的十九大的要求。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3月7日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到“逆城镇化”。他强调,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需要有生力军。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新时代正在大力改变乡村文明被不断边缘化的格局。乡村文化振兴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效果以及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这是一盘大棋,需要进行精心的顶层设计,需要政府、社会、农民群众的合力作为,需要扎扎实实、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尤其是要引导农民树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形成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的意识,成为乡村文化建设创新的中坚力量,以实现文化自强。如此,乡村文化的振兴才有可能。(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