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市场竞争分析:了解竞争对手、性质和策略

市场竞争分析:了解竞争对手、性质和策略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认识企业的主要市场竞争者,了解市场竞争的不同性质和类型,掌握不同市场地位的企业应该采取的市场竞争策略。另一方面,宝洁销售额的下滑,跟其大规模剥离旗下产品也是分不开的。在2017年的下半年,宝洁对外宣布旗下品牌已缩减至65个。以前,是个洋品牌都能来中国捞钱,而现在,中国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宝洁不是第一个衰退的企业,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个。

学习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认识企业的主要市场竞争者,了解市场竞争的不同性质和类型,掌握不同市场地位的企业应该采取的市场竞争策略。

【引例】

谁谋杀了宝洁

提到宝洁,中国消费者一定不陌生,即使宝洁这个名字听起来让你有点儿蒙,但你一定看过宝洁旗下产品的广告,用过海飞丝飘柔、沙宣、舒肤佳、佳洁士、碧浪、汰渍等宝洁旗下的日化产品。曾经的宝洁,是绝对的王者,多到数不清的各种日用品品牌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产品,但是随着中国的消费升级,这家拥有180多年历史的快消巨头正在走下神坛。

瘦身”效果不佳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消费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宝洁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国人的购买力还是不足的,所以也会推出一些廉价的商品吸引客户。但现在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上去了,低价产品不再受欢迎,现在的年轻人,对于海飞丝、飘柔、潘婷这些品牌,都已经失去了兴趣,从市场份额上也能看出,曾经这些占据半壁江山的品牌,如今份额已经缩减到35.8%,而高端洗发护发产品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14年的4.7%提升至2016年的7.5%。

另一方面,宝洁销售额的下滑,跟其大规模剥离旗下产品也是分不开的。宝洁旗下曾经最多有300多个品牌,2008年宝洁的业绩达到顶峰,成为世界市值第六大公司,世界利润第十四大公司。但是从2014年开始,宝洁陆续出售、终止或淘汰一些品牌,目的就是缩减成本,但宝洁砍掉的都是比较边缘的品牌,掌握着90%核心利润的产品自然是不会放弃的。科蒂成了宝洁的“接盘侠”,以125亿美元收购宝洁旗下43个品牌,成为业内轰动的大事。在2017年的下半年,宝洁对外宣布旗下品牌已缩减至65个。积极“瘦身”的宝洁,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依然是一路走低,在2017财年第三季度时,甚至创造了净销售额连续13个季度下滑的纪录。(www.daowen.com)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对于宝洁来说,“成也中国市场,败也中国市场”。中国之大,大到占据全球1/5的消费市场,宝洁搭上了外资涌入中国的“超级巨轮”,又通过传统的广告模式迅速席卷整个中国,那时的宝洁是无敌的。但是这个日用品消费巨头怎么也没想到会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崛起,而使自己的王者地位受到动摇。

移动互联网时代,直接改变了中国的消费渠道,美国依然是线下渠道占据主流,而中国截然相反,走线上才是王道,这也让宝洁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就连沃尔玛这种国际连锁商超都遭受到重大的冲击,电视广告的大量投放,收获的效果也比此前要大打折扣,中国的消费者,已经彻底适应互联网购物,看有线电视、逛超市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宝洁的销售额在2013年达到峰值,但为什么此后开始下滑呢?答案很简单,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的“金融元年”,正是互联网的迅速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致命性的打击,宝洁的反应不够快,其虽然抓住了传统媒体,却错过了互联网的战场。宝洁过度依赖广告流量,却发现流量已经难以给其带来足够的用户。改革开放之后的头20年,中国的流量可以说是“完全中心化”的,那时候想要垄断流量很简单,买下央视黄金时段的流量就足够了。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条路就行不通了,越来越多的流量变成了去中心化的流量,微信、公众号、各大自媒体平台,都成了流量的入口,所以,任何一家企业再想靠砸钱垄断流量几乎不再可能。

宝洁发展的停滞,如果只归咎于渠道的巨变,显然是不全面的,中国自主品牌的快速崛起,也给予了宝洁很大的打击。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再是“山寨横行”,很多涉及国产品牌的领域,都有很好的市场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智能手机市场,短短几年时间,就已经扭转了苹果三星霸占国内市场的行情。

越来越多的巨头品牌正在中国市场败退,这也正是中国市场十几年间巨变的缩影。以前,是个洋品牌都能来中国捞钱,而现在,中国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宝洁不是第一个衰退的企业,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个。面对席卷而来的国产企业,巨头们要小心了,别光想着渠道的事,更该想想如何留住中国消费者的心。

资料来源:谢伟.谁谋杀了宝洁?销售与市场网,2018-7-18,有改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