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1:国家是怎样干预经济的呢?也就是说,国家是怎样补充需求的不足的呢?
D: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概括的话来说明,那就是:总有效需求价格与总有效供给价格之间的均衡。把它表达为公式就是:有效总需求价格=有效总供给价格。
Z1:这不就是自由市场经济均衡公式的两侧,各加一个“总”字吗?加了这个总字就这么重要?
D:是的,就是因为加了这个总字,西方经济学家就认为是一场经济学的革命,而且认为它标志着宏观市场经济的产生。
Z1:把这种不改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进行一些改良,就称之为“革命”,是不是歪曲了革命二字?
D:它指的是经济学的革命,而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用一个政权、社会制度去代替另一个政权、社会制度的革命。
G:是谁提出这样一个公式?它怎么就标志着国家进行干预市场经济?
D:提出这个公式的是一个英国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他认为自由市场经济中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只能反映个别商品价格之间的数量均衡,它可以由价格均衡进行调节,但是价格均衡不能调节总需求量的不足,而出现工人失业、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原因恰恰是总需求量不足,这必须由国家通过政策或计划进行调节,其关键之点就是国家干预就业,实行新的就业政策,以尽量减少失业。凯恩斯提出了一个“充分就业”的概念。
Z1:“充分就业”是不是就是完全就业?
D:不是,所谓“充分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而且就业要求的人都能就业。任何时候都有不愿意就业以及因特殊原因不能就业的人,比如懒汉、僧人、乞丐和残疾人等。
Z1:国家用什么办法来实现“充分就业”呢?
D:当失业太多,生产过剩的时候,由国家或政府投资办企业,哪怕是不生产任何产品的企业,甚至是虚假名义的企业都行。
Z1:这怎么理解?
D:凯恩斯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如果国家发出信息,说在某地埋藏了多少金子,谁发掘出来,金子就归于谁。这时,私人资本可能去挖,私人资本如不去挖,国家资本去挖也可以。挖的结果如真的有金子,那就是什么也没生产,因为挖出的这些金子,原本就有的。如果根本就没有金子,等于空耗了人力、物力什么也没有得到。但就算是后一种情况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Z1:这怎么理解?
D:因为如果有人受雇去“挖金子”,这些人就是就业了,就能取得收入,有了收入就有需求能力进行消费,有了消费就能促进生产消费品的企业扩大生产,消费品扩大生产又必然促使生产生产品的企业扩大生产,而每一种产品生产的扩大,都必然会增加就业人数,这样就业的问题就解决了。生产也发展了。而且他还给出一个数学公式叫做“乘数原理”。按此原理,他计算出每投资一个单位的费用,通过上述滚雪球式的发展就能创造出原来投资5~6倍的财富,这叫做“乘数效应”。这个例子,你们信不信?
Z1:好像有些道理,但不好理解。能说一说这个数学公式吗?(www.daowen.com)
主:我们只要用通俗语言,一般地理解就行了,不必讨论公式。
D:比这奇怪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凯恩斯说,修建如埃及金字塔那样的工程,也能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你们信不信?
Z1:那样说,中国修长城、盖阿房宫、修运河也都能促进经济发展了?
D:他还认为甚至战争都能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你们信不信?
G:我的理解,凯恩斯说法的关键是就业者是否能得到收入,有收入才有“乘数效应”。修金字塔、修长城都是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强迫人民去服劳役,所以其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战争更是死民伤财。至于“挖金子”之例则是国家发工资,因而还有可信之处。
Z众:我看这些例子都是荒唐可笑的,不能使人相信。
D:信不信由每个人自己去判定。但是要理解,举这些看似荒诞甚至可笑的例子,其真实目的就在于强调“就业”的重要性,因为就业就是补足需求不足。所以,凯恩斯把他的这部著作书名叫《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从这部书的书名中我们就能初步理解到他是把“就业”放在第一位的。他用很重要的篇幅阐述他的就业理论,其要点大致如下:
1.影响投资的因素:投资者的预期,投资的货币数量,灵活偏好等。
2.投资增加引起所得的增加,两者服从乘数原理。
3.投资引起就业量的增加,两者也服从乘数原理。
4.就业量增加,收入增加,可以提高灵活偏好。
5.灵活偏好重新影响投资,而进入新的均衡。
Z1:这么多新概念,如乘数原理、灵活偏好等我们无法理解。
主:这些具体内容较复杂,我们不便进一步讨论,只要知道他是强调就业这一点就可以了。
D:国家干预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政策,一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一般是强调支出大于输入,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整利息率以均衡对货币的供求。具体内容较多,故不一一详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