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不足、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是固有的顽疾,任何国家都不能例外。当前中国出现了局部生产过剩的情况。某些服装、家电,甚至钢材、水泥等由于内需不足,外需也不足都出现了过剩情况。对此,国家不得不提出创新,去产能、去库存的策略,以应对这种“过剩”。
对于“过剩”问题,我们需要分清是“相对过剩”还是“绝对过剩”。相对过剩是指需求少于供给,即有需要但没有能力去实现需要。绝对过剩是指生产对需要的过剩,即某一种产品生产已经充分满足了需要,即使“白给”人家都不要了,用西方经济学说就是效用等于零了。应对两种不同过剩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应对相对过剩的办法是补充需求的不足;应对绝对过剩的办法是去库存、去产能,不断创新、生产新的产品。
然而,道理看似简单,实际运用起来却非常复杂。比如现有家电、服装等产品出现过剩,究竟是相对过剩还是绝对过剩呢?如果从滞销来看,似乎是绝对过剩,因为这些产品对城市居民来说似乎都已经具备了,没有必要再购买了,是绝对过剩。但如果换一个角度,即把全国的农民也包括进来看,很多农民不是不想购买这些产品,而是支付能力不足,因而就会得出另一个结论,即相对过剩。那么究竟采用哪种办法去“治疗”这种过剩呢?这是值得好好研究一下的。(www.daowen.com)
房产市场更是一个扑朔迷离、令人琢磨不透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什么物品涨价最快?就是房地产。以北京为例,改革开放之初,大约均价在每平方米200元~300元的房价,现在已经涨到5万元。比起居民货币收入的增长要高得多。房价增速如此之高,令许多经济学家的预测黯然失色。按道理说,随着改革的深入,许多农民必然进城,形成刚性需求,房价上涨有必然性。然而,实际上进城的农民由于收入过低,一时很难实现买房的需求。所以推动房价上涨的因素不是农民以及新进入城市的居民,而是炒房投机者。炒房集团预期未来的高收益,房价越高越买,房地产商一方面预期农民进城后的巨大购买力,另一方面又看到投机者买房趋向日增的现实,从而不断地增加房产供应。买房投机者的预期高收益动机与房地产商的预期高利润动机不谋而合,从而形成了房价越高越买,越买越高的现象。这纷乱的现象如何理解呢?按道理说,真正想买房的却无能力买房,应该说是房产供给相对过剩,有些经济学家正是以此为依据判断房价会回落。然而事实是投机者补足了需求的不足,反而造成房地产总是供给不足,房价越来越高。房产经济的这种怪象说明供给与需求关系的真相都被假象掩盖住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把理论界搅得一塌糊涂。如果消除了假象,真相就会显露出来。如何消除假象?消灭房产投机商吗?当然不可能,法律上也不允许。住房限购、提高买房的首付比例,是一种行政和经济相结合的手段,一定力度上限制了投机者,且有利于货币的回笼。然而我认为,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如果实行房产税就能极大的限阻了投机商。当房产税增加到高于房展投机的预期所得时,就打消了投机购房的动机,从而使房价逐渐趋于合理。可是真的实行了房产税,在低收入者刚性住房需求尚未到来时,又必然打击房地产业,从而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所以这可能是国家采取限购住房这种中性政策的原因。
“过剩”并不是简单的两个字,其实质内容相当复杂。有必要把相对过剩与绝对过剩、真过剩与假过剩、个别产品过剩与总产品过剩、总需求与总供给的过剩逐一搞清楚,针对不同的过剩采取不同的对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