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观念和理论认为解决失业问题就要扩大投资,投资越多,失业的人就越少。其实这是片面的理解,甚至还可以说是错误的论断。马克思理论认为,扩大再生产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外延型,一种是内涵型。外延型的扩大再生产指技术构成不变,生产就是依靠增加工人。内涵型的扩大再生产,则是指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增加生产。
在技术构成不变的情况下,投资与增加劳动力成正比例变化,如最初投资1000万元可雇佣100个劳动力,当投资增加到2000万元时,就雇佣200个劳动力。所以从解决就业方面看,就应该搞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可是投资者之所以进行投资不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就业多少是国家考虑的问题,与投资者是没有多大关系的,投资者最关心的是如何取得最大利润。要达到这个目的,必然提高技术构成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利润。按西方经济学的说法,就是就业人数先是随着边际生产率、边际利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边际生产率、边际利润为零时,利润达到最大值。此时如果再增加就业人数,就会使边际利润为负,增加一个就业就减少一分利润。简单来说,就是当利润达到最大时,再增加就业人数就要亏本了,这时不但不增加反而要减少雇佣工人的数量了。也就是说,越是搞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就业的工人人数就会越少。
从上述可以看出,投资与就业的关系是:投资初期是增加就业人数,后期逐渐减少就业人数,其减少的数量是与技术构成的提高成正比变化。如果这个企业全盘机械化、自动化了,就用不了几个工人了。因此,从投资发展的全过程来看,投资解决就业只是解决燃眉之急,而最终将是投资越大,失业率会越高,这就是两者的辩证关系。(www.daowen.com)
在过去的经济学理论中,把生产分为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两类。认为劳动密集型的投资会增加更多人就业。这种“劳动密集型”的说法只是生产力落后的一种“自解自嘲”的说法。其实并没有哪个行业是真正的劳动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的。任何行业如果进行投资,即使最初是劳动密集型的,而其演变的结果都将是技术密集型。如中国的农业,现在看是劳动密集型的,如果把大量资本投入于农业,最初可能是吸收一部分就业者,使农民转化成农业工人,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农业机械化、自动化,使最初就业的农业工人被逐渐排挤到城市中去,到第二、第三产业中去。美国的农业就业只占全部人口的1%左右,一个人生产的农产品能养活100个人,不就是鲜明的例子吗?所以劳动密集型的投资能解决就业问题也只是暂时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