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货币利息的全面应用技巧

货币利息的全面应用技巧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论》中工资、消费、储蓄、投资的论述中都涉及货币、利息的运用问题。央行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发行货币,制定利息率,制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央行与各商业银行发生金融关系的百分数。下面就具体谈一谈“央行”这三种职能是如何综合运用的。除了用货币总量调整外,央行还可以通过给银行制定储蓄利率的办法来调整货币结构,即调整用于消费、储蓄、投资各部分货币数量。

货币利息的全面应用技巧

《通论》中工资、消费、储蓄、投资的论述中都涉及货币利息的运用问题。本文不谈这些具体问题,只讲货币及货币结构的调控

设货币总量为M,消费储蓄为M1,投资为M2,则M=M1+M2。

但有些论文中则设M1=消费储蓄,M2=M1+投资。两者表述不同,但其含义完全没有差别。我们不用符号只用文字,则是货币总量=消费货币量+储蓄货币量+投资货币量,就可以了。

市场经济既要控制货币总量,也要不断调整其结构部分总量。控制总量就是发行多少货币为宜,调整结构的数量则是以不断调整利息率为手段,利息率有多种,如银行储蓄利率债券利息率、贴现率等,这里只讲储蓄利率。

货币调控的职能在“央行”,在我国就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在美国叫美国联邦储备局(美联储)。中国人民银行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其实它是国家的一个总金融机构,甚至可以叫“管银行的银行”。

央行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发行货币,制定利息率,制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央行与各商业银行发生金融关系的百分数。

因为银行的居民储蓄金额并不全留在银行,其中一部分要上交“央行”,上交部分叫存款准备金,其所占储蓄的比率叫存款准备金率,简称存准率,一般在15%~20%上下浮动。存款准备金,一是用于调节市场货币总量的多少,二是用于维护储蓄者的利益,如果银行破产就可以用这部分钱补偿给储蓄者。

下面就具体谈一谈“央行”这三种职能是如何综合运用的。(www.daowen.com)

发行的货币总量是可以计算的。它应等于供给侧供给的全部商品的价格总和。按理说总供给商品的价格总和是多少,就应该发行多少货币。可是,由于一定时期(比如一年)货币的周转次数不是一次,而是多次,所以货币发行总额是商品总价格除以货币周转次数。比如总价格是1万亿,周转次数是4次,则发行2500亿货币就可以了。但是,如何准确确定货币周转次数却是个难点,一般认为周转次数可以计算出来,我认为即使能计算出来也未必很准确,只能是估计出来的数字。因为货币周转次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的人有钱不花,不进入市场;有的贪官一贪就是几亿,不敢进入市场;还有的是货币的不断适当贬值等等。这些因素使得货币周转次数很难准确。次数既然不准确那么到底应该发行多少货币也很难确定。这样一来,发行的货币总量就可能有时多有时少。货币发行多了会使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货币发行少了就会使银根吃紧,不利于商品流通。对这种现象如何应对呢?就是使用存准率这个法宝。当发现市场货币量多了,就提高存准率,银行储蓄的钱因为存准率提高,上交“央行”的部分多了,流入市场的货币就少了。反之,如发现市场货币量偏少,就降低存准率,使市场的货币量增多。提高存准率一般叫货币“回笼”,降低存准率一般叫“投放”,也叫“放水”。

除了用货币总量调整外,央行还可以通过给银行制定储蓄利率的办法来调整货币结构,即调整用于消费、储蓄、投资各部分货币数量。

国家总是希望消费、储蓄、投资这三者之间有一个合理的比率,其实是很难做到的。因为由于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这三者之间是不断转化的。如何通过利息率进行调整呢?一是当发现人们消费倾向偏低,即消费品需求乏力时,就降低利息率,减少储蓄,促进消费。就是希望居民多花钱,少存款。有人认为降低利息率还有一定程度促进投资的作用。因为存款利息率降低,则银行贷款利息率也必须降低,这有利于投资者降低成本。可是这个作用值得存疑。因为利息率降低则存款必然减少,银行没有更多的存款,则贷出的款也必然减少,投资者能从银行获得低息贷款就很难,于是黑市高利贷就必然出现。就我国现实来说,这是一些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的原因之一,也是“人人贷”“招财宝”等能够出现、存在的原因之一。

反之,如果发现消费趋势过旺,而供给方商品短缺时,则提高利息率,使得人们多储蓄,使储蓄转化为资本,有利于投资者,以促进生产的发展。由此可见,利息率的不断变化,对调整货币结构有一定的作用。

理论上是如此说,然而现实却不一定能完全实现国家的预期。主要原因是经济现象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居民的心理。国家的预期心理未必能和居民的心理完全一致,有时甚至背道而驰。比如说国家降低利息率原本希望促进消费,可是居民心理则是降低利息率可以不储蓄,也不增加消费,而是拿钱去买股票进行间接投资,或者是去买房子作为投资。还有一部分人,多数是老年人,储蓄利息率甚至低于物价上涨水平,即使是负利率时仍然去储蓄等现象依然存在。由此可见,心理因素对于经济学来说其作用实在非同小可。

《通论》就这方面进行了很多论述,这也是《通论》的一大特色。因此研究市场经济学理应重视对居民经济心理进行研究。

总的来说,“央行”就是通过存准率、利息率对货币总量及分量(结构)进行调控的。所以,存准率、利息率可以认为是货币调控的两大重要“开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