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认识一下“资本”这个概念在不同的经济学中运用的异同。在《资本论》以及社会主义的经济学中,都用“资本”这一概念,在西方学者所著的市场经济学中,用“资本”的概念偶有所见,但通常用的则是“投资”。为什么有这个差异?我不明白。不管是什么原因,在讲述上述问题时,我们可以把投资与资本当做同义语来理解。
写文章时我常常感到把不同经济理论体系的概念、用语含义的异同弄清楚真是很难。有时用一种理论的概念去解释另一种理论则是更难。
讲货币的产生也好,职能也好,其意义就是由货币引出资本,资本才是马克思要阐述的主题,不然为什么他的著作叫《资本论》而不叫做其他什么论呢?可见我们以前讲的不过是资本出现的铺垫,资本才是真正的主角。
资本是由货币转化而来的,它与一般货币的区别就是:一般货币无论它有什么职能都不能带来、创造剩余价值,而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货币是怎样转化为资本的呢?是由谁、由什么力量使其转化的呢?对这个问题,我长期思考而不得其解。才疏学浅,我感到马克思对这一点似乎没有做详细的论述。
首先我猜想可能是由个人收入大于支出,有了多余的货币,多余的货币虽然能够储藏起来,但是它不能使货币增值,于是不储藏就拿这部分货币去办企业,得到利润,货币就这样转化成资本。又一想虽然有可能出现这种转化,但是,只凭个人所拥有的那点财富转化为资本数量是非常少的,是微不足道的,货币转化为资本应该是另有原因。经过学习和思考,今天我要大胆地说出我的一点见解,那就是货币先是由银行、继之由股市使其转化为资本的。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银行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再谈它的功能。
银行产生初期,在我国叫钱庄,钱庄的产生可能有多种原因。但主要原因则是为解决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出现的困难而产生的。
通过五个职能的论述,金银作为货币可以认为是完美无缺了,其实不然。当金银(特别是白银)做大量流通和支付手段时,它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金银虽然价值很高,但做大量交易、大笔支付时,还是显示出它的重量太重,体积太大。比如北京的客商在南京买了10万两白银的货物,他如何把这10万两白银送到南京进行支付呢?运送中如果被强盗劫去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雇佣人保护,这叫雇人保镖(镖字就是金+票)。专门从事保镖的单位交镖行。雇佣保镖要出一笔相当可观的费用,而镖行则承担如果“镖”丢失了,要负赔偿责任。尽管如此,“镖”有时还是要被劫、被抢。所以虽然有了保镖,还是有很大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自然有人会想到如果开一个钱庄,又在别的地方设立许多分号,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前例由北京运10万两白银到南京,可以把这10万两白银存入北京的钱庄,钱庄给存入白银者开一张到南京兑付的票据,存款人就可以凭此票据到南京去兑付这10万两白银。虽然存付款时要花掉一笔钱,但比用人保镖的费用要低,又安全。这就是钱庄(银行)的初始作用。
银行的开支太大,仅靠收取这样汇兑的中间费用是不够的,因为像前例那样的大笔汇兑的人实在太少,为了增加收入,银行必须另想别的办法,能够经常赚钱的办法,那就是吸收储蓄,以储蓄借来的钱再贷给别人,而从中赚到一笔钱,比如储蓄存款利息率是2%,而贷款利率是5%,中间相差3个百分点就是银行的收入。(www.daowen.com)
金银作为货币虽然有储藏的职能,但储藏不能增值,存入银行倒可以得到一定的利息,所以由于储蓄的出现就大大削弱了金银的储藏职能。当纸币作为货币的时候,就更增加了人们储蓄的意愿,因为纸币不具有收藏的功能,它本身没有价值,票面代表的价值很容易贬值,存入银行有利于保值,如果币值稳定的话还可能增值。所以储蓄的源泉却是很大的,很多有消费剩余、有闲钱的人都进行储蓄。就每个人来说,储蓄的钱数量很少,但是涓涓细流可汇成江河。所有的人的储蓄加在一起,这笔钱的数目就相当大了。
有些人存钱,有些人又缺钱。比如一个公司或企业需用大量的钱,没有钱就要借,借钱要付利息。在银行出现之前,要借大量的钱很难借到,即使借到了,也要付出很多利息(俗称高利贷)。银行出现了,银行就以储蓄的钱贷给这些急需大量货币的人,就这样货币就转化为了资本。
市场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论断叫储蓄等于投资。所谓投资就是投入资本,所以储蓄等于投资就是储蓄等于资本。我之所以认为是银行把货币转化为资本,就是承认了储蓄与投资的关系。然而,尽管我承认了储蓄转化为资本,但对于两者完全相等却存有疑问。因为把货币转化为资本的除了银行以外,还有一个比银行更为重要的角色,那就是股票市场。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入股人的凭证,它没有价值,仅有一个票面价格。股票可以买卖,可以作为抵押品。一个公司要不断做大是需要大量资本的,大量的资本需求仅靠银行贷款是远远不能满足的。怎么办呢?于是公司就想出来办法,使股票上市买卖,这样就可以吸收到大量的资本。
股票之所以能够买卖是因为持有股票的人可以成为公司的股东,股票可以得到股息。一般地说,股息高于利息,就因为如此,买股票比储蓄更吸引人。尽管股息不像利息那样稳定,且承担着亏本的风险,还是有人甘愿去冒这个风险而去买股票。由于竞争的关系,股市上的现实价格,往往要高于股票原始的票面价格很多倍,这就使大量的货币转化成了资本。再有一点,银行把储蓄转化成资本是间接地转化,而股票把货币转化成资本则是直接地转化,它更为方便了。
股票使货币转化为资本意味着资本完全社会化了。就一般意义上说,谁握有股票就是股东,谁就成为“资本家”了,但这只是假的资本家,真正的资本家则是那些持有大量股票的人。
股票市场形成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通过股票市场人们可以了解到整个经济形势的变化。价值规律中价格的变动只反映个别商品的供求状况,股市的波动则可以反映整体经济形势的变化。如果说价值规律是一面小的经济晴雨表,那股票市场股票价格的变动就是一个大的晴雨表。
最后,如果认为“股票将货币转化为资本”是正确的话,那么,所谓储蓄等于投资的公式就不全面了,应该说储蓄+股票等于投资了。又细想一想还是不全面,所谓储蓄等于投资是假设银行把储蓄全部贷给投资人,实际上,银行贷款除了贷给投资人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作为消费信贷而贷出的。比如人们买房子、买汽车,钱不够时,银行可以借给你。银行的储蓄中这部分消费信贷的存在就减少了投资的信贷。把这一点考虑进去,储蓄等于投资就应变成为:(储蓄-消费信贷)+股票=投资。而不是储蓄=投资了。当然这个公式仅是我个人的浅见,很可能难以冲破市场经济中的储蓄=投资这个存在于市场经济学中很久且为很多人认为是铁律的这一公式的。
货币的产生、银行的出现、股票市场的兴起把市场经济逐步地推向了高峰,使市场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就此而言,我想应该把货币、银行、股票市场叫做市场经济发展的“三大法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