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18日发生的转折意义重大,这天恰是我生日。这天中午,王均瑶过来告诉说,晚上一起到市委党校去参加一个党校培训班结业聚会。在市委党校组织的晚会上,我们如愿“逮”住了新成立的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领导,此后,进展缓慢的党组织筹建进入了快车道,到了次年元月就收到了同意成立党组织的批复文件,6月1日召开隆重的成立大会,有了“中国‘级别’最高的民企党委在均瑶诞生”的新闻。下半年发生了重大变故,我的工作重心被迫转入媒体维护和应对,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11月。那几天,我们天天开会,有处理不完的事情。我办公室电话响个不停,来自全国的各路媒体都在申请采访。更加吓人的是,有几位媒体记者守候在公司门口好几天了。如何应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危机?尽管以前经历过此类事情,现在角色换了还真的不适应。船破偏遇顶头风,由于脑子里整天都萦绕着这些问题,竟在居住地走楼梯踩空摔了一跤。到处打电话,征询了朋友的意见和建议,请他们帮助支招。然后形成应对策略向王均金提出来。王均金沉稳地辨析和确定着,始终走在正轨。后来,《告员工书》、告别厅的挽联、媒体通稿、媒体见面会问题演练、媒体见面会现场把控、利益相关部门拜访等等,一一妥善落实到位。尤其是其中重头的18日媒体见面会,由于准备充分、节奏感特强。董事会成员全体亮相,回答了记者所有能提出的问题。没有藏着掖着、没有外交辞令,坦诚、详尽的回答获得了记者的好感。接下来的几天,一场“媒体暴雨”冲刷掉了所有的猜疑、悬念。“平稳过渡”是媒体主打标题。终于,我们齐心协力翻开了新的一页。事件入选当年中国企业危机公关案例,这家机构写下这样的评语:“在第一时间内,均瑶用具体信息,消除质疑和猜疑,增加企业运营的透明度,而透明度是和可信度挂钩的,通过这种市场操作行为进行风险防范是非常明智有效的。”在公司发生重大变故时,王均金以坦诚和沉稳,稳住了阵脚,公司平稳过渡并获得了社会广泛的认可。
公司进入了王均金时代。我以资深的新闻从业者的眼光,谨慎的探索每一步,酝酿着能帮上忙。还好,得到了王均金的认可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协作,使得我能够发挥自己的所长,我把自己当年调研和写作的所有积累和所有人脉,聚焦到自己参与的所有工作中去。我始终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谚语,并在实际工作中尝到甜头。几年下来,相继构建了均瑶集团的新闻传播构架,使得不论人事如何更迭信息传播不中断,报刊不断期;搭建了企业先进文化传承构架,策划和主编了十多种书籍,使得百年老店建设的文化台阶不停地往上垒,持续加高;初步搭起了品牌建设基础。这些得到了董事长王均金的信任和支持,帮我把关出主意,使得不走弯路少走冤枉路,我把这些事情当作百年老店的基础工程,干得越来越有劲。当然,最重要的是搭建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组织架构和制度架构,使得均瑶集团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党组织队伍建设也水涨船高,在非公有制经济党建领域崭露头角,成为响当当的公司品牌。王均豪在党建工作文化工作方面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各个业务单位的一把手进入党委班子,使得我们这个班子的实力很强大,影响力很大,大家共同探索和实践了党建在大型非公有制企业多级管理多级推进的方法,这些,都经受了实践的考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