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共建劳资共赢的理念:打造共同体

共建劳资共赢的理念:打造共同体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劳资利益零和博弈的思想让劳资双方的对立加剧,最终影响资方的赢利。劳方和资方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提高劳方的利益能够提高劳动者劳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生产活动的效率。日益贫困劳动者的存在不利于经济的增长资方侵占劳方利益降低了劳动者的消费水平,最终影响资方的生产活动。

共建劳资共赢的理念:打造共同体

劳资利益零和博弈的思想让劳资双方的对立加剧,最终影响资方的赢利。劳方和资方之间不是一种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而是有着共同的利益,只有将企业利润这块蛋糕做大了,资方和劳方都能从中获益,只有在劳资利益共同体的思想下,资方和劳方才会为了企业赢利这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劳方和资方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提高劳方的利益能够提高劳动者劳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生产活动的效率。如果企业的利润增加能够促进劳动者利益的增加,则劳动者就会主动地、不遗余力地进行劳动,为资方节约生产成本。劳动者在身心愉悦与健康的情形下进行主动劳动,劳动效率肯定会高于被迫劳动的情形。当劳方不再认为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关联的时候,劳方不会竭尽全力的进行劳动,而只是被动的劳动。

其二,提高劳动力价值会增强资方的赢利能力。劳动力贬值导致劳动效率低下。资方过度压低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动者没有经济能力去提高劳动技能,劳动力长期得不到提升,劳动力水平的低下限制了资方的赢利水平。“劳动中,主体的创造力或文化素质水平,决定了劳动的‘质级’差异;主体的体能耗费或劳动时间,决定了劳动的‘量值’变化。劳动的‘质’,可以转化为劳动的‘量’:高质级劳动,可能在同样时间内创造更多价值客体,取代倍数的低质级劳动。但劳动的‘量’则无法转化为劳动的‘质’:低质级劳动,无论持续多久,也无法创造出高质级价值客体。”[2]对于那些高技术、能获得较高回报的劳动,需要经过专门培训或具有专业教育背景的“优质”劳动者才能胜任,这类劳动者的投入较高,劳动力的价值也相应较高。劳动者所拥有的劳动力价值高,就能适应更为复杂的劳动,他们创造出的价值可能会比普通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高出几十甚至几百倍。“企业倾向于向技能水平高的员工投入更多的培训资源”,[3]据调查,技术进步越快,竞争力越强的企业对劳动者的投入越大。作为资本家,始终是以利润为导向的,他们就应当加大投入资本、增加劳动者的利益,从而增加劳动者再生产的能力,为他们带来更大的利润。(www.daowen.com)

其三,劳动报酬影响着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活动,影响资方的利润。日益贫困劳动者的存在不利于经济的增长资方侵占劳方利益降低了劳动者的消费水平,最终影响资方的生产活动。劳动者只能获得维持生存的工资,没有消费的能力,而生产受到消费的制约,没有消费,生产会出现相对的过剩,影响资方的赢利。“工人的个人消费……都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劳动者的消费为资方的生产的商品提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供给不断扩大,而劳动者的收入持续偏低,制约了消费,消费的低迷反过来影响了生产的规模,缩减资方的利润。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危机时指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生产的扩大和消费能力有限导致的商品相对过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