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的形成背景

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的形成背景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理论都具有历史性,人们无法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去进行研究,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也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他以资本主义劳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因此我们应当结合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研究该理论。随着剥削的进一步加深,劳动者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结成联盟与资本家进行斗争,在劳动者迫切需要理论指导的情形下,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应运而生。

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的形成背景

任何理论都具有历史性,人们无法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去进行研究,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也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他以资本主义劳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因此我们应当结合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研究该理论。

首先,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劳资关系表现为两大阶级的对立关系,并且由资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完成了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可以说工业革命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对社会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机器的使用中,原本减轻劳动者劳动压力的机器,却被资本家运用成为剥削的工具。劳动者的处境不仅没有因为技术的革新而有所改善,反而更加悲惨。随着剥削的进一步加深,劳动者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结成联盟与资本家进行斗争,在劳动者迫切需要理论指导的情形下,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应运而生。在马克思看来,机器的使用和分工的细化使得劳动者日益贫困,也使得劳资冲突升级为两个阶级的冲突。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消灭雇佣劳动、消灭资产阶级生产方式,才能彻底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而消灭手工业的分工让劳动者只擅长于某一局部的技术,工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属,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提高社会生产率,让劳动力价值降低了。“机器使各种劳动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少,使工资几乎到处都降到同样低的水平,因而无产阶级的利益和生活条件也越来越趋于一致。”[1]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使劳动者对资本的依赖越来越强。另外,资产阶级为资本的增值和财富积累的过程中控制着劳动者的工资,机器的广泛使用让劳动者出现了相对的过剩,对专业技术劳动者的需求也不迫切。伴随资产阶级财富的不断聚集,无产阶级的生活却日益贫困。劳动者利益的一致和生活水平的贫困化,使劳动者建立起维护自身利益与资产阶级抗争的团体。“单个工人和单个资产者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具有两个阶级的冲突的性质。”[2]在这种背景下,劳资双方是对利益的争夺和阶级利益对抗的关系,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工会是混合矛盾,减轻对抗的有效方法。作为抵抗资本侵占的中心,工会的运行是非常有效的。它虽然不能实质性地解决矛盾,却可以改善劳动者被压迫的处境。“它把资产阶级的贪得无厌的欲望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3],马克思使得资本家们认识到“任意减低工资和增加劳动时间成了一件冒险的事情了”[4]恩格斯认为,英国工人之所以能成功得到法律保护,拥有集体谈判权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指出:“如果工人联合会能够代表所有工人直接和企业主进行关于工资合同的谈判,这无疑是前进了一步。在英国这里,人们致力于此已近五十年了。”[5](www.daowen.com)

其次,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促进了私有制的形成,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的形成产生了剥削,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是劳资不平等的根源。社会分工促进了商品的交换,在交换过程中,社会财富不断地积累在少数人的手中。少数资本家垄断和占有生产资料,他们就会寻找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劳动力与他们所有生产资料进行结合,实现资本的增值,社会一分为二出现了占有生产资料的剥削阶级和不占有生产资料的被剥削阶级。“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6]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者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者因为丧失了生产资料,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将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商品全部归资本家占有。与资本结合的劳动力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能自由处置劳动力和一无所有,一无所有的劳动者只能通过劳动力的交换来维持自身和家庭成员生活必需的生活资料。可见,劳动者提供劳动力是一种迫于无奈的选择,劳动者被迫从属于他人对自身劳动力的控制,资方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亚当·斯密就在他的著述中论述道:“一个穷人所有的世袭财产,就是他的体力和技巧。”[7]他把劳动者仅仅看作体力和技巧的所有者,劳动者所创造的财富并非劳动者的财产,他们的财产即劳动所得的工资只有靠出卖他们的体力和技巧才能获得。可以说劳动者要想生存,就必须依赖资本家支付的工资,而资本家的生存利益却对劳方的依存度较低,这种不对等的需求决定了不平等的雇佣关系。资本主义社会利益冲突是因利益主体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产生的,他们之间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排斥无产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侵占无产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让无产者永久处于被剥削、被统治的地位。在这种背景之下,马克思认为雇佣关系是劳资利益关系的逻辑中心,劳方与资方在经济政治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建立起看似平等的劳动力市场,却实质不平等的雇佣劳动关系。在劳动雇佣中产生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劳动者要改变这种不平等的劳动雇佣关系,只能以暴力的方式,消灭私有制,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