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宝洁公司与沃尔玛:典型侵占行为案例分析

宝洁公司与沃尔玛:典型侵占行为案例分析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9年宝洁公司(P&G)与沃尔玛实施纸尿裤产品供应链管理,构筑JIT型的自动订发货系统和MMI系统,打破了原有的多环节流通体制,建立了单环节的产销联盟。此后双方将合作领域逐渐扩大到其他主要产品,到1992年,宝洁公司(P&G)在美国市场总销售额的20%通过沃尔玛实现。它们的成功合作被称为供应链联盟的典范。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对沃尔玛很高的销售依存度,P&G对沃尔玛这种违背联盟关系的行为却只能忍气吞声,不敢给予惩罚。

宝洁公司与沃尔玛:典型侵占行为案例分析

1989年宝洁公司(P&G)与沃尔玛(WAL-MART)实施纸尿裤产品供应链管理,构筑JIT型的自动订发货系统和MMI(Manufacture Managed Inventory)系统,打破了原有的多环节流通体制,建立了单环节的产销联盟。产销联盟的建立使得沃尔玛店铺中宝洁公司(P&G)的纸尿裤商品周转率提高了70%,销售额提高了50%,达到30亿美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双方将合作领域逐渐扩大到其他主要产品,到1992年,宝洁公司(P&G)在美国市场总销售额的20%通过沃尔玛实现。它们的成功合作被称为供应链联盟的典范。1993年3月开始,沃尔玛与所有供应商的关系建立都参照该模式,形成了以沃尔玛为核心的产销协作网络。沃尔玛也因为新型销售体制的建立,1990年销售额一举超过原来处于第一位的凯马特,成为美国第一大零售商。

产销联盟为供销双方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但随着沃尔玛在流通领域优势地位的确立,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和研究的情况——权力复归或强权管理。实际上核心企业强权管理在供应链联盟启动初期就一直存在,但在巨大利润的掩盖下没有引起重视。当进入差异化核心能力构建时,为了自身战略目标的实现,强权管理问题开始凸显。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合作生产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迫使生产企业更加紧密地依存于沃尔玛。1994年,沃尔玛要求宝洁公司(P&G)的最强劲竞争对手、美国纸尿裤第一大品牌生产商Kingberly-Clark公司为其提供PB(Private Brand,销售商自有品牌)产品。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对沃尔玛很高的销售依存度,P&G对沃尔玛这种违背联盟关系的行为却只能忍气吞声,不敢给予惩罚。

(2)沃尔玛要求生产商提供差异化的专业产品服务。20世纪90年代中期,沃尔玛为了在后成本时期强化自身竞争实力,在零售业中树立差异化竞争优势,要求供货商必须以最优惠的条件提供PB产品,并根据沃尔玛店铺地域、布置等特点开发专用产品。这一举措显然有违于生产商的发展目标,因为PB产品的大量生产将削弱生产商的影响力和资源投入,增加对销售商的依存度,削弱生产商在合作关系中的谈判实力和地位。虽然其他厂商如Beacon、Lego等公司都采取了合作的态度,P&G却断然拒绝了沃尔玛特的这一要求,P&G开始积极改革经营战略,向多渠道化方向努力,以逐渐减弱对沃尔玛的依存度。(www.daowen.com)

(3)运用权力进行利益分配。1996年,沃尔玛要求所有供货商下调价格,该决策显然是沃尔玛为了寻求自身的发展而实施的战略举措,本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关键是这种价格的调整不是建立在与供货商充分协商、双方互利的基础上作出的决定,而是完全利用沃尔玛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作出利益偏向于零售商、但生产商不得不接受的决策。

强权管理不但出现在沃尔玛特和宝洁公司(P&G)的产销联盟中,在1993年美国食品产业开始实施的ECR(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也有表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凯马特、克鲁加为首的大型零售商进行了超大规模的兼并行动,产业集中化使得零售业规模得到迅速提升,加之它们能够准确、及时掌握市场的关键信息和顾客需求,所以,相对于远离市场的生产商占据了信息上的优势地位,在产销买卖谈判中占据了主动。很多零售企业在商品分类管理名义下,经常向上游生产商收取赞助费,加重了生产商的利益负担,损坏了ECR互利、互助的平等合作基础,导致生产企业对ECR的抵触,ECR开始陷于停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