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政府管制的失效与少数强势利益集团的侵害

政府管制的失效与少数强势利益集团的侵害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否则,依法行政或依法管制就成为少数强势利益集团侵害弱势利益集团的“合法”工具。

政府管制的失效与少数强势利益集团的侵害

1.由于政府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管制时,也对市场上的信息无法完全了解,会导致政府管制失效

政府管制本身应该是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工具,但管制本身也需要以充分的信息为基础。管制规则、目标应建立在对问题正确诊断的基础之上,但由于缺乏充分的市场信息与必要的科学分析,管制机构常常做出错误诊断,结果无法对症下药,管制目的难以实现。再者,政府管制并非处在真空之中,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管制规则、目标必须及时更新;但由于管制机构缺乏回应能力,往往无法及时废旧立新,导致管制规则落伍,难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管制规则的数量日益膨胀,而管制规则的表述复杂晦涩,管制者、管制对象和公众都难以理解,最终管制规则成为繁文缛节,给公民带来的麻烦远大于其解决的麻烦。管制机构数量的膨胀与相互沟通的缺乏,往往会造成管制规则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管制规则制定过程的疏漏,又往往会导致管制规则与现行法律、政策的失调。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管制失效。

2.管制者可能会利用相对于被管制者的信息优势,而被处于信息劣势的被管制者“俘获”,为被管制的利益集团服务以谋求自身利益,从而导致政府管制失效

管制者和被管制者之间同样存在信息不完全的问题。政府的任何一项管制政策,都要通过具体的政府官员来实施,但是现实中的管制者并不是以社会福利最大为目标。任何一个政府官员,他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他有自己的效用。管制以后自然会有一个政府官员责任增加的问题,但情况与市场上企业家责任的增加不一样。市场上当企业家的责任增加,他一定会找到一个最优的成本—收益平衡,而这个平衡恰恰可能也符合企业的最优经济效益。但官员在增加了大量的责任之后,一般不会相应地增加收益。这样就会形成官员成本—收益的严重不对称,官员就有可能做出许多非常没有效率决策。除非我们能够设计一个非常好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官员追求自身利益同时也能满足社会的利益,否则管制的目的就不能达到。但是,我们很难设定一个标准,让官员追求社会的福利化。因此,管制者可能会利用相对于被管制者的信息优势,而被被管制者“俘获”,为被管制的利益集团服务以谋求自身利益。各国的经验均表明,只要存在着政府管制,腐败问题就会随之而来。管制越多腐败越严重,腐败问题越难解决。所以,管制者会从供给一方推动管制的膨胀。斯蒂格勒曾经分析过“管制俘虏理论”[6],证明到最后好多管理者和被管制者本身变成了管制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总是会找到更多的借口,建立起更多的规则,利用政府赋予的合法权利、信息优势来创造出更多的管制来,反复创租。[7]政府管制就此失效了。(www.daowen.com)

3.即使管制者拥有完全信息,但由于政府权力不同于市场合约,在管制者没有其他有效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往往言而无信,也会导致政府管制失效[8]

一般而言,政府管制是被视为限制个人与集团利益的有效工具。有效率的政府管制,必须要使政府行政机构依据法律授权,通过制定规章、设定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和行政裁决等行政处理行为,对社会经济个体的行为实施直接控制。所以,政府管制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依法管制,也即通常所说的依法行政。但这里的“法”必须是合理的法,是所有利益相关集团都接受的法。否则,依法行政或依法管制就成为少数强势利益集团侵害弱势利益集团的“合法”工具。但管制者即使信息完全、大公无私,在没有其他相应制度约束前提下,他也可能言而无信。管制是靠政府的权力实施的。权力不同于合约,它靠单方面强制执行。因而,靠权力做出的“承诺”如果“食言”,它不会受到另一方的惩罚。加之政府行为的目标多元化,此时的决定在彼时可能不符合其目标而不被执行。[9]许多所谓受到“整顿”和取缔的什么“市场”“工厂”,都是经过当地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甚至在建设时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动员和鼓励,他们既有政府有关部门的基建批文、技改批文、生产许可证,又有产品质量合格证金融准入等“合法”证件。还有许多明明是扰乱市场秩序、破坏公共利益的行为,有关执法部门、监督管理部门却视而不见,更有少数执法者甚至在背后撑腰,充当非法经营者的保护伞。这些现象都说明了政府管制的失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