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生产率、融资约束、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纳入统一分析框架,运用工业企业数据对生产率和融资异质性在企业国际化选择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新新贸易理论的相关研究。当然,文章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地方:
第一,本书仅考虑了出口和投资的总体学习效应,而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学习效应以及水平投资和垂直投资的学习效应具有差异性;单产品和多产品的出口和投资对生产率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出口和投资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不同行业的学习效应等以及学习效应的滞后性连续性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第二,虽然文章通过多种方法对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行了衡量和分析,但这些方法主要考察的企业向银行或企业间的贷款,缺乏对企业直接融资方式的考察。很多跨国公司都是上市企业,虽然上市企业可能并不存在融资约束问题,但通过WW 指数、KZ指数及Z得分、股利支付水平等方法验证融资对上市公司的国际化行为对本书的研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第三,在分析企业的国际化行为时,我们考虑了信贷政策的所有制差异,以及行业特征、地区特征等宏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但中国经济处于特殊的发展阶段,“金融抑制”现象仍然存在,金融改革并未取得完全成功,将金融发展因素纳入研究框架可能更符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也非常有必要。(www.daowen.com)
第四,企业走出去有生产率学习效应,那是否对融资能力也有提升呢?首先,出口或对外投资企业会给国内企业释放经营良好、实力雄厚的信号,改善其国内的融资环境。其次,企业走出去通过技术溢出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会进一步提升融资能力。最后,企业走出去面临更多的国外融资渠道,给企业融资带来便利。企业参与国际市场能给自身的融资能力带来改善,进一步促进其走出去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良性循环。我们认为该问题的研究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第五,由于数据的完整性及连续性问题,我们在研究中最多只能用到2009年的数据,这给我们的研究带来很大的缺憾,以后更新数据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研究。同时,对企业出口和OFDI的研究,大部分情况下是采用的离散选择变量来表示,投资规模、不同投资类型企业的不同特点、不同贸易类型问题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