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空间计量模型及特征分析

空间计量模型及特征分析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8年,著名空间计量经济学家Anselin在其发表的著作《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中将空间计量模型定义为:在区域科学模型的统计分析中用于研究与空间效应有关的方法集。各种空间计量模型的数理表达如下。另外,空间计量模型数据在具有地理信息特征基础上,还应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或环境属性,能够反映空间研究对象的经济活动水平和互动关系产生的原因。

空间计量模型及特征分析

空间计量模型(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是计量经济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基于空间经济理论和地理空间数据,应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对经济活动的空间交互效应和空间结构进行计量学分析,形成以空间地理单元为载体,研究经济活动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早在1979年,Paelinck和Klaassen在著作《空间计量经济学》中全面论述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模型和重点研究问题,明确在空间模型中对空间相互依赖的设定、空间关系不对称性和空间解释变量的重要性。1988年,著名空间计量经济学家Anselin在其发表的著作《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中将空间计量模型定义为:在区域科学模型的统计分析中用于研究与空间效应有关的方法集。

随着空间计量模型在跨学科应用中的显著贡献以及空间数据的丰富,Anselin在2006年进一步扩展了空间计量模型的内涵,将地理空间的研究范围从截面空间范围拓展到了空间-时间范围,为静态和动态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

空间计量模型主要分析了三种不同的交互效应,包括被解释变量的内生性交互效应、解释变量的外生性交互效应和误差项之间的交互效应。在空间计量模型中,空间相关性主要表现在变量的空间滞后因子,包括空间滞后项和空间误差项,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空间计量模型——空间回归模型(spatial autoregressive model,SAR)和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 error model,SEM)。这两个模型分别解释了两种类型的交互效应:空间回归模型解释了内生性交互效应,空间误差模型解释了误差项交互效应。在这两个模型基础上演化出加入解释变量空间滞后因子的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bin model,SDM),该模型包含了两种空间交互效应:外生性交互效应和内生性交互效应。各种空间计量模型的数理表达如下。

空间回归模型是对模型中的因变量加入空间滞后项,进而进行回归分析的模型,用于测度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或关系给另一个区域带来的溢出性影响,模型设定见式(6-1):

i和j表示不同的地理空间;t代表时间;Wij是n×n的空间权重矩阵W的第(i,j)个元素;X为Q×n阶的解释变量矩阵;ρ为因变量空间滞后项的参数;βq自变量系数;εit是正态独立同分布的随机扰动项。

空间误差模型是对模型中的误差项引入空间滞后因子的模型,即空间相关性是作用于误差过程,而不是因变量,模型设定见式(6-2):(www.daowen.com)

式中,μ为正态独立同分布的随机扰动项,γ为空间误差项的系数。

空间杜宾模型对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加入空间滞后因子,进而增强了空间回归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因变量的空间相关性,还考虑了自变量的空间相关性,即因变量不仅受到本地理空间自变量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地理空间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影响,模型设定见式(6-3):

式中,xiqt为外生的解释变量;是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的解释变量;r为具有空间交互效应解释变量的系数。

根据空间计量模型的定义和模型设定,可以看出空间计量模型不仅仅是对传统计量经济学研究对象在地理空间上的拓展,更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和特征。空间计量模型在理论机制、方法和数据上与其他经济学分支具有明显的不同。空间计量模型在空间经济学理论创新最重要的意义和特点是对地理空间研究对象的空间依赖和空间相互作用机制的分析,主要包括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的溢出效应和经济集聚等问题的实证研究。模型构建方法、空间权重设定和模型估计是空间计量分析的重要手段,也是不同于其他经济学分支的主要特征。另外,空间计量模型数据在具有地理信息特征基础上,还应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或环境属性,能够反映空间研究对象的经济活动水平和互动关系产生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