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态系统服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态系统服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概念产生,并逐渐为人们所公认,并得到普遍使用。由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历史较短,目前尚无统一且完整的概念。孙刚等将生态系统服务分为9大类,包括生物生产、调节物质循环、土壤的形成与保持、调节气象气候及气体组成、净化环境、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传粉播种、防灾减灾、社会文化源泉。因此,生态系统服务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持续及良性循环为前提。

生态系统服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生态系统服务

20世纪40年代以来,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及其发展,促进了人们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和了解,并为后来生态系统服务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1970年Study of Crit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首次使用了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同时列举了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环境服务功能,包括害虫控制、昆虫传粉、渔业、土壤形成、水土保持、气候调节、洪水控制、物质循环和大气组成;Hoder和Ehrlih(1974)、Westman(1977)先后研究了全球环境服务功能、自然服务功能,指出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直接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至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概念产生,并逐渐为人们所公认,并得到普遍使用。

由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历史较短,目前尚无统一且完整的概念。根据经济学和生态学的研究和界定,可以认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来自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和信息流,代表人类从中获得的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包括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产品和生态系统形成的维持生命系统的环境条件。

国内学者近几年普遍接受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是Costanza等在1997年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时提出的。他将全球生物圈分为远洋、海湾、海草/海藻、珊瑚礁、大陆架、热带森林、温带/北方森林、草原/牧场、潮汐带/红树林、沼泽/洪泛平原、湖泊/河流、沙漠、苔原、冰川/岩石、农田、城市16个生态系统类型,并将生态系统服务分为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扰动调节、水调节、水供给、控制侵蚀和保持沉积物、土壤形成、养分循环、废物处理、传粉、生物控制、避难所、食物生产、原材料、基因资源、休闲、文化17个类型,列举了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认为二者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即生态系统服务可由两种或多种生态系统功能共同产生,而生态系统功能也可提供一种或多种生态系统服务。1992年,Groot提出将服务功能分为4类,即调节功能、承载功能、生产功能、信息功能。1993年Freeman提出另一种四分法,即为经济系统输入原材料,维持生命系统,提供舒适性服务,以及分解、转移和容纳经济活动的副产品。以上研究是目前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最有影响的结果,最近的研究均以此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方法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我国一些学者也借鉴Costanza的分类方法提出了自身见解。南京大学杨丽等将生态系统服务分为12大类,包括太阳能的固定和转化、生物生产、调节气候及大气组成、调节物质循环、土壤形成与肥力的维持、涵养水源与控制侵蚀、环境净化与废物处理、传粉播种、生物控制、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持、调节干扰、文化娱乐源泉。孙刚等将生态系统服务分为9大类,包括生物生产、调节物质循环、土壤的形成与保持、调节气象气候及气体组成、净化环境、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传粉播种、防灾减灾、社会文化源泉。李金昌(2002)等提出分为两类:物质功能和生态功能。

(二)生态系统服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www.daowen.com)

人类的发展过程伴随着生态健康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人类在长期追逐经济利益过程中忽略了生态保护与发展,以致全球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都出现了衰退(Butchart and Scharleman,2010)。农业生态系统覆盖了地球表面28%~37%的土地(Bouteligier,2011),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集约化农业不断发展,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有显著的提高。然而,集约化农业生产方式却是原有的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Tilman,2001;Foley,2005)。如集约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作物布局单一,造成农业生态系统中寄主植物和生物种群结构单一,物种间相生相克和共生共荣的生态平衡与自然规律遭到破坏;大量农药化肥地膜的使用,短期内能提高农产品产量,但是却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现代集约型农业的生产方式往往以农业生态资本的过度耗损和退化为代价,这种增长和发展模式往往以不可逆转的方式损耗农业生态资源,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既对当代人类的福祉产生了损害,也对未来发展构成巨大风险和挑战。21世纪,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挑战是如何既满足人口迅速增长,又能将环境破坏和生物多样性损失降到最低(Didham,2015)。

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及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一同公布了《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一词,认为“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可持续发展”,但并未给出“可持续发展”的完整定义。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正式使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给出了得到世界广泛认同的具体定义,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随后,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在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生态平衡、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的综合效益与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从涉及的内容来看,可持续发展理论主要包含经济、生态、社会、技术等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的基本观点在于经济增长不仅要追求速度,更要强调质量提升,要求改变传统上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大力推动更加绿色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进一步提升经济质量。生态可持续的基本观点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考虑自然生态的承载力,要以节约资源和污染控制为基本路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并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因此,生态系统服务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持续及良性循环为前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取决于生态资本存量,虽然生态系统可以自身修复,但生态资本存量的增加单纯依靠农业生态系统自身修复增值补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生态资本投资来增加生态资本存量。因此,生态资本投资是可以保持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和生态资本增值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