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访谈者
姓名:崔红
年龄:24岁
性别:男
受教育程度:大学本科
留着稍长的寸头,眼镜架在方正的脸上,白T 恤,浅蓝色的牛仔裤,一双球鞋,一副典型的休闲又随意的大学生形象。这便是今天的主人公,崔红先生。和多数创业大学生一样,崔红先生身上充满阳光与朝气。“浮起浅浅的酒窝,每一缕微笑似乎都带着阳光的味道”这是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在这蜂巢般规整的高青县创业园办公楼里,他显得格外特别。
在说明我们的来意后,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到他的办公室开始此次采访。
“您为什么想做人力资源企业?”
“是这样的”,他清清嗓子,坐端正,“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县城来说,所有的企业,个体企业也好、股份企业也好、中大型或小微型企业也好,并不是很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这个工作,他们只是单纯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规划为人事部门的工作。我们公司现在的业务是避免用工的风险,避免劳动争议。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社保问题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话题。如果你去参加工作了,你肯定会认为公司会为你购买社保,这是一个法律规定的事情,是公司必须要做的。但我们这边的公司在这方面的思想意识比较薄弱,所以我们公司一方面要给客户传播用工风险这样的理念。因为客户公司在这个用工当中肯定会有风险。像你到一个公司工作,如果公司不给你上保险的话,你肯定会认为这家公司违法,你可以去申请人事局的协助或者法律赔偿。这个时候公司势必会对你进行一定的补偿。但公司就会受到一定的损失。我们公司的目的就是让客户公司避免这样的损失。在风险发生之前我们给他排查掉,这是我们的主体思想。所以我们的业务之一就是业务风险排查,就相当于我们这个公司是那些小微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办公室。这种小微型企业自己不需要人力资源办公室,只要有我们就可以了。”解释的过程中,他的手也在不断比画着,眼睛闪闪发光。
“所以相当于他们把人力资源的业务外包给你们,除此之外,你们还要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对对,可以这么说。”
“那咱们这个公司成立了多长时间呢?”
“大半年了吧,从正式申请下营业执照到现在有大半年的时间了。”
“那您是哪所大学毕业的呢?”
“那您毕业以后出去找的什么工作?”
“找工作肯定先找到那种专业对口的工作。我也是做了两年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之后慢慢开始接触到人力资源管理这方面的工作。我在销售过程中也接触过一些人力资源工作。在未来的大趋势下,人力资源管理会是一个比较超前的行业。就像我们刚才说到的,很多企业的老板对这一方面并不是很重视,那么我就可以成立一个公司,我们可以让他们重视起来,让他们避免这些风险”。
“您在创办公司之前做销售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
“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沟通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做销售的要出去跑客户,那怎么样才能吸引住客户?当时我们好多人就开始研究。我们从客户的心理到客户的各个方面都研究了一下,但我们发现当真的在跑业务的时候,问题百出。没有任何套路,只能是硬着头皮,一家一家地去上门推销,有了问题我们先收集,回来之后我们再一起探讨。比如,这个问题是这个样子,我们下一次再遇到这个问题,要怎么处理。这样一步一步干了有一段时间。”
“那您最后为什么离开了推销行业呢?遇到了什么问题?”
“怎么说呢,当你很热情地去推销一个产品的时候,对方的那种冷漠拒绝会让你觉得当头被泼了一盆冷水,把你内心所有的热情都给浇灭,那个时候我非常心灰意冷。”他强调心灰意冷时,整个人变得严肃低沉。能看出,这似乎给他当时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但那段时间的磨炼似乎影响了他许多,以至于回想这些还是会影响到他的心情。
“所以您当时觉得干这行实在太辛苦了吧?”
他呼口气,似乎想摆脱刚刚的心情,转换一下坐姿说道:“其实现在回想起来也就那么回事儿吧。当时那种感觉是真的非常非常难受。现在我们回过头看一看,也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受。”
“当时公司有什么问题导致你会离开?”
“当时的公司肯定也有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但说到底还是管理问题。所以我们要自己出来做这样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因为我们觉得人力资源管理者对一个公司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我们的规章制度、福利制度、考核制度等有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或者说不符合‘90后’这样一个工作状态的,那肯定会适得其反。当时我们所在的销售公司就是拿一套‘70后’的管理方法去管理‘90后’。施压式的管理方式对于‘70后’‘80后’他们可能会奏效,但对于‘90后’来说肯定不管用。你看对于我们‘90后’,从一生下来开始接触的就是一些高科技的东西,一些新潮的思想。但是那些‘60后’的甚至一些‘70后’,他们是公司的管理者。他们用他们那个年代接受的思想和管理方式来管理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是不是会有不对的地方?是不是理念会有冲突?所以这就会造成‘90后’员工的流失。”
“那您是辞职后就开始做这个了吗?”
“对,就是从那个公司辞职之后,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未来要做什么?然后慢慢有了一个雏形。当时正好政策上有支持,我们就一拍即合,成立了这样一个公司,当然是刚开始,有困难是一定的。”
“那么咱们现在这个业务主要面向哪些地区,哪些企业?”
“嗯,整个高青县。”
“那公司现在的业务是怎么去找的呢?”
“就是一家一家跑呗,因为刚刚开始。”(www.daowen.com)
“效益如何?”
“推广的话只能算是一般。就像我说的,我们这里的公司管理者不太重视企业员工的权益,并不是很能接受这个,它就像一个无形的定时炸弹。所以我们只能前期先是去做一个宣传,让他们知道在他们的公司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会存在这样一个风险。”
“那您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讲讲具体的事例?”
“前段时间我跑了好几家业务公司,一次到了一家公司的分店,我拿着我们公司的宣传材料和名片想要给他们老板介绍一下,但工作人员说老板不在这里,然后他让我去一个地方,说老板可能在那边,然后我跑过去,老板又不在,那么我说留下老板的联系方式吧,我留下一个名片,说好第二天我再过来。然后第二天我又去了他们的总公司,这次我见到了负责人,我向他简单介绍了一下我们公司。但那个负责人很轻蔑地看了我一眼,说他们不需要。然后我就很不好意思,留下了一张名片走了。我只能说是很尴尬的,这样离开和当初我跑销售的时候是一个样的。所以我们的每一个新兴产业,每一个新兴的物品要推广出去,这个推广的过程是非常困难的。”他苦笑着,摊着双手似乎在说:你看多尴尬。
“这次失败的经历给了您什么样的感悟?”
“也没有特别的感悟,就是当时比较失落。”这次他表情没有太大变化,可能之前的销售工作遇到过太多这样的情况了,已经习以为常了。
“除此之外,公司的最大困难还是业务不太好跑。也想过一些网络宣传,但是现在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我们公司的业务涉及面比较小。其实我和我北京的一个导师探讨过这些问题,他的态度也是先慢慢地走。”
“您和这个北京的导师是怎么认识的?”
“有一次我听他的讲座,正好有个提问环节,我向他提了个问题,我们两个人就认识了,后来他的讲座我有机会都去参加,就慢慢地熟识了。”
“你觉得他身上有哪些地方是最吸引您的?”
“看问题很犀利,人格魅力也很大,能够抓到问题的关键。”他的语气很肯定,神情雀跃,似乎对那个导师有着无限的崇拜。
“您的学习途径是哪些,从哪里获得这些知识的?”
“有的时候去听一些讲座,也看书,当然还有去参加一些培训,在网络上找一些相关的知识。每一个人都是要不断学习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地在学习中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您公司的业务是不是经常让别人觉得多此一举?”我好奇地问道。
“我们公司的业务是为其他公司规避风险的,其中的好处就是来帮助公司更好地完善自己,我相信人们也会不断提升这种观念,公司对人才的需求也会增多。假如一个月他们支付给我们2000元,但我们公司可以用这个钱来为他们一整年做服务,还是比较合算的。而且我们的业务也涉及为客户公司留住人才。双方都可以在这其中得到保障,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在黄河三角洲那边有一个电商创业园,那里的人才换血量每年都是百分之一百。这其中就涉及人才流失的问题,为什么大家在那里留不住?一个是工作压力大,还有一些可能是我们不太了解那里的问题,我其实和我的同事也探讨过这些,他们也向我们咨询过这方面的业务,我们也是十分困扰为什么现在留不住人才。人员流失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最大的伤害,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人才。一个公司的产品,需要开发它的人才。因此,每个公司都需要人力资源的帮助。”
“那您公司现在的盈利怎么样呢?政府有没有给些政策补助优惠呢?”我听说现在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有很大的政策补助,便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咱们公司从3月份成立到现在,实话说盈利非常一般。但我们前期投资非常少,主要是从事这种脑力的业务劳动,投资是挺小的。政府主要是鼓励我们创业,政府建的这个双创园区为大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这是一种良性的鼓励。但我觉得现金的作用不是很大,提供平台引导才更重要。”他的脸上一直带着一种认真,一种信仰,一种肯定。
我们也采访过许多创业者,也都问过资金补贴问题,却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答案。他珍惜的是政府提供的平台而不是资金。这让我们感觉有些意外,也更加深了对他的好感。
“那现在咱们这个办公室的场地收取费用吗?”
“咱们这个平台不是不要钱的,但只要去申请免费政策,申请通过就可以免费使用了。”
“您觉得您公司的远景怎么样?将人力资源理念深入到高青县还需要多少时间?”
“具体还说不清楚,但是我觉得我们公司的主营业务人力资源将来会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领域,社会的发展必将推动它,必将会使它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重视的。”
“您来家乡发展是不是觉得家乡的舞台会更大一些?”
“回家创业,是因为这里是我的家乡,我在外学习后,至少要为我的家乡做些什么。当然了,咱们公司现在在这个创业基地里面算是唯一一家有关人力资源的公司。现在相当于是一个探索者,还在前期摸石头过河的状态。但我愿意做这个前期的推动者,为家乡进步贡献力量。还有就是,大城市可能对于咱们的业务来说环境比较好,接受力也比较强,但是竞争压力太大了,所以家乡也确实可以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家里的父母对你们创业是什么样的看法?”
“我妈妈还是觉得我出去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比较好,因为她觉得这个太冒险了。但我个人觉得创业是一个很难得的经历,它可以实现我的个人价值,也算是我的一个梦想。我觉得即使一年后我失败了,它也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我经历过这些,我为我的梦想做过努力,我觉得这就是非常值得的。”
“您对当代大学生有什么看法吗?”
“非常期待吧。社会的发展还是很需要咱们大学生来推动的,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希望,希望他们可以好好学习、充实自己,在进入社会的时候多一些历练。我当初如果不是在外面历练了几年,我不会想到创业,所以我觉得毕业之后出去进行工作历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开始就创业,也许不容易成功。出去实习的话,无论是小公司还是大公司,做普通职员还是中层领导,都可以从中积累经验,大学生和社会接轨还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校学习的知识和社会经验还是有一些脱节的,你会发现书本上的知识仅是理论层面的,所以说还是需要出来历练的”。他说得很诚恳,很真实。
24岁,回乡创业半年。或许不成熟,或许不老练,但却有满腔热情,阳光积极。愿他实现自己推动家乡进步的愿望,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依然保持他那份阳光温暖的微笑,愿他历尽千帆之后依然是最初的少年模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