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建立合作社。在中国农村,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分散经营的个体生产是农民长期陷于穷苦的根本原因。河北省遵化县第十区的西四十里铺,贫苦的农民充分发挥组织起来的优势,由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到建立合作社,这种生产组织的创新,创造了新的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示范作用。毛泽东满怀激情地指出:“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六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由于自己的努力,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24]
1955年2月江西《农村建设》特刊第14期刊载了南昌县第七区委工作组《合作社议定社章》一文。南昌县南希乡罗巷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过全体干部和社员反复协商,终于制订出一个比较完备的社章。从此,无论社员的思想和整个社的组织都有了显著的变化。毛泽东写的《编者按》说:“此件有用,可作各地订立社章的参考。”[25]
第二,组成会计互助网。农业合作化中需要大批会计,辽宁省彰武县第三区建立了一个“三合会计互助网”(三合,指的是农业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为便于活动,又根据社的远近、会计员文化程度、业务能力和骨干条件,组成4个会计互助组。这两种组织对于提高会计员的业务水平、搞清账目、建立和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和巩固会计员的事业心等方面,都起了极大的作用。毛泽东说:“全国合作化,需要几百万人当会计,到哪里去找呢?其实人是有的,可以动员大批的高小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去做这个工作。问题是要迅速地加以训练,并且在工作中提高他们的文化和技术的水平。”[26](www.daowen.com)
第三,创办记工学习班。合作社实行按劳取酬,需要记工员。山东莒南县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召集社内团员、青年,用默写生字测验的办法,挑选了7个识100多个字的青年,充任合作社的记账员。团支部组织青年学习文化,解决了社内缺少记账员的困难,使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得到改善,账目紊乱的现象得到改变。毛泽东看到这种情况十分高兴,“教员是有的,就是本乡的高小毕业生。进度是快的,两个半月就有一百多个青年和壮年学会了两百多字,能记自己的工账,有些人当了合作社的记账员。记工学习班这个名称也很好。这种学习班,各地应当普遍地仿办。”[27]
第四,举办农业技术夜校。1953年春天,山西省解虞县西张耿村成立起农业生产合作社,要推广科学的耕作技术,而社员(尤其是青年社员)的技术水平却很低。他们成立了一个农业技术学习小组,继而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一个全乡性的农业技术夜校,逢五排十的晚上为学习时间。教师采用“少讲,讲清,地里做什么就学什么,学了就用”的教学方法,尽量用农民的话通俗地说明科学的道理和方法,很受学员欢迎。毛泽东看到《一个受欢迎的农业技术夜校》的报道后,指出:“这样的技术夜校,每个乡,在目前至少是大多数的乡,都应当办起来。”[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