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改进活动遵循的基本过程是PDCA循环,即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置(Action)4个阶段。实施品质改进PDCA循环的过程,可以分成以下7个步骤:
1.掌握品质管理的现状
了解和把握当前品质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现状,将问题归类整理,从中找出普遍性的重要问题,并将之作为品质管理改进的方向。解决问题时必须决定优先顺序:
1)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比其他问题重要。
2)问题的背景是什么,现状如何。
3)具体描述问题的后果,如产生了什么损失,并指出希望改进到什么程度。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可以采用“假说”的方式预设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用从实际工作中收集的数据来验证“假说”的正确性。收集验证“假说”的数据要有计划、有根据。
具体内容与方法请参阅本节所述的“品质管理分析”。
3.确认服务品质改进课题
1)选定改进课题,合理设定目标值,既经济上合理,又能够技术上可行。若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若干具体问题时,可分解成几个子课题。
2)选定改进任务负责人。
3)预算改进活动所需费用。
4)拟订改进活动时间表。
4.拟订对策并实施
1)必须将现象的排除(应急措施)与原因的排除(防止再发生的措施)严格区分开。
2)采取对策后,尽量不要引起其他品质问题(副作用)。如果产生了副作用,应考虑换一种对策或消除副作用。(www.daowen.com)
3)先准备好若干对策方案,调查各自利弊,选择参加者都能接受的方案。
4)采取对策时,有关人员必须通力合作。采取对策往往要带来许多工序的调整和变化,如果可能,应多方听取有关人员的意见和想法。当同时存在几种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方案时,应通过民主讨论选择一个可行方案。
5.确认效果
对品质改进的效果要正确确认。错误的确认会让人误认为问题已得到解决,从而导致问题的再次发生;或者导致对品质改进的成果视而不见,从而挫伤了持续改进的积极性。
1)将改进前、后的效果均换算成金额进行比较,就会让企业经营者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
2)使用图表对品质改进前后的不合格品率进行比较。
3)如果有其他效果,不管大小都可以列举出来。
6.防止问题再发生并标准化
对品质改进有效的措施,要使之标准化。这是因为:
1)没有标准,不合格品问题渐渐会回复到原来的状况。
2)没有明确的标准,新员工在作业中很容易出现以前同样的问题。
标准化工作并不是制订几个标准就算完成了,必须使标准成为员工思考与工作习惯的一部分。因此,为了贯彻实施标准,对职工进行知识与技术的教育培训也是必要的。
7.总结
对改进效果不显著的措施及改进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予以总结,为开展新一轮的品质改进活动提供依据。
1)将不合格品减少为零是不可能的,但通过改进不断降低不合格品率是可能的。同时也不提倡盯住一个目标,长期地就一个题目开展活动。改进活动开始时确定一个期限,到期即进行总结,哪些完成了,哪些未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然后进入下一轮的品质改进活动。
2)应制订解决遗留问题的下一步行动方案和初步计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