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优化配送方式:深入探讨配送业务策略

优化配送方式:深入探讨配送业务策略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配送是物流企业按用户订单或配送协议进行配货,经过科学统筹规划,在用户指定的时间,将货物送达用户指定地点的一种供应方式。实际工作中,应根据配送的具体流程归集成本,不同的配送模式,其成本构成差异较大。配送功能要素是物流进入最终阶段,以配货、送货形式最终完成社会物流并最终实现资源配置的活动。(三)优化配送业务策略1.混合策略混合策略是指配送业务一部分由企业自身完成,另一部分则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完成。

配送成本是指在配送活动的备货、储存、分拣及配货、配装、送货、送达服务及配送加工等环节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是配送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

配送是物流企业按用户订单或配送协议进行配货,经过科学统筹规划,在用户指定的时间,将货物送达用户指定地点的一种供应方式。从整个物流系统来讲,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活动的一个缩影或在某一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的配送集装卸搬运、包装、保管、运输于一体,通过一系列物流活动将货物送达目的地。特殊的配送则还要以流通加工活动为支撑,严格来讲,整个物流活动,没有配送环节就不能成为完整的物流活动。

(一)配送成本的构成

配送成本由以下费用构成:

1.配送运输费用

配送运输费用包括:

(1)车辆费用。车辆费用是指从事配送运输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具体包括驾驶员及助手等薪酬及福利、燃料轮胎、修理费、折旧费养路费、车船使用税等项目。

(2)营运间接费用。营运间接费用是指营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经费,包括营运站、人员的薪酬福利、办公费、水电费、折旧费等内容,但不包括管理费用

2.分拣费用

分拣费用包括:

(1)分拣人工费用。分拣人工费用是指从事分拣工作的作业人员及有关人员薪酬、福利、补贴等费用的总和。

(2)分拣设备费用。分拣设备费用是指分拣机械设备的折旧费用及修理费用。

3.配装费用

配装费用包括:

(1)配装材料费用。常见的配装材料有木材、纸、自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塑料等。

(2)配装辅助费用。除上述材料费用外的辅助费用,如包装标记、标志的印刷,拴挂物费用等的支出。

(3)配装人工费用。配装人工费用是指从事包装工作的工人及有关人员的薪酬、补贴等费用的总和。

4.流通加工费用

流通加工费用包括:

(1)流通加工设备费用。流通加工设备因流通加工形式不同而不同,购置这些设备所支出的费用,以流通加工费用的形式转移到被加工产品中去。

(2)流通加工材料费用。这是指在流通加工过程中,投入到加工过程中的一些材料消耗所需要的费用,即流通加工材料费用。

(3)在流通加工过程中从事加工活动的管理人员、工人及有关人员薪酬、福利、补贴等费用的总和。

实际工作中,应根据配送的具体流程归集成本,不同的配送模式,其成本构成差异较大。相同的配送模式下,由于配送物品的性质不同,其成本构成差异也很大。(www.daowen.com)

(二)物流系统中运输与配送的区别与联系

运输功能要素包括供应及销售物流中的车、船、飞机等方式的运输,生产物流中的管道、传送带等方式的运输。配送功能要素是物流进入最终阶段,以配货、送货形式最终完成社会物流并最终实现资源配置的活动。

(1)从运输性质方面讲,配送是支线运输、区域内运输、末端运输,而运输则属于干线运输。

(2)从货物性质方面讲,配送所运送的是多品种、少批量,而运输则是少品种、大批量。

(3)从运输工具方面讲,配送时所使用的是小型货车,一般不超过2吨的载重量,而运输使用的是大型货车或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等的重吨位运输工具。

(4)从管理重点方面讲,配送始终以服务优先,而运输则更注重效率,以效率优先。

(5)从其附属功能方面讲,配送所附属的功能较多,主要包括装卸、保管、包装、分拣、流通加工、订单处理等,而运输则只有装卸和捆包。

(三)优化配送业务策略

1.混合策略

混合策略是指配送业务一部分由企业自身完成,另一部分则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完成。这种策略的基本思路是,尽管采用纯策略(配送活动要么全部由企业自身完成,要么完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完成),易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并使管理简化,但由于产品品种多变、规格不一、销量不等等情况,采用纯策略的配送方式超出一定程度不仅不能取得规模效益,反而还会造成规模不经济。而采用混合策略,合理安排企业自身完成的配送和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完成的配送,能降低配送成本。

2.差异化策略

其基本思路是:产品特征不同,顾客服务水平也不同。当企业拥有多种产品线时,不能对所有产品都按同一标准的顾客服务水平来配送,而应按产品的特点、销售水平来设置不同的库存、不同的运输方式以及不同的储存地点,忽视产品的差异性会增加不必要的配送成本。

3.合并策略

合并策略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配送方法上的合并;另一个则是共同配送。

(1)配送方法上的合并。企业在安排车辆完成配送任务时,充分利用车辆的容积和载重量,做到满载满装,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由于产品品种繁多,不仅包装形态、储运性能不一,在容重方面,也往往相差甚远。一车上如果只装容重大的货物,往往是达到了载重量,但容积空余很多;只装容重小的货物则相反,看起来车装得满,实际上并未达到车辆载重量。这两种情况实际上都造成了浪费。实行合理的轻重配装、容积大小不同的货物搭配装车,不但可以在载重方面达到满载,而且也充分利用车辆的有效容积,取得最优效果。

(2)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一种产权层次上的共享,也称集中协作配送。它是几个企业联合集小量为大量共同利用同一配送设施的配送方式,其标准运作形式是:在中心机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下,各配送主体以经营活动(或以资产为纽带)联合行动,在较大的地域内协调运作,共同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客户提供系列化的配送服务。这种配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中小生产、零售企业之间分工合作实行共同配送,即同一行业或在同一地区的中小型生产、零售企业在单独进行配送的运输量少、效率低的情况下进行联合配送,不仅可以减少企业的配送费用,配送能力得到互补,而且有利于缓和城市交通拥挤,提高配送车辆的利用率;另一种是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之间的联合,针对某一地区的用户,由于各配送中心所配物资数量少、车辆利用率低等原因,几个配送中心将用户所需物资集中起来,共同配送。

4.延迟策略

传统的配送计划安排中,大多数的库存是按照对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量设置的,这样就存在着预测风险,当预测量与实际需求量不符时,就出现库存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从而增加配送成本。延迟策略的基本思路就是对产品的外观、形状及其生产、组装、配送应尽可能推迟到接到顾客订单后再确定。一旦接到订单就要快速反应,因此采用延迟策略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信息传递要非常快。

实施延迟策略常采用两种方式:生产延迟(或称形成延迟)和物流延迟(或称时间延迟),而配送中往往存在着加工活动,所以实施配送延迟策略既可采用形成延迟方式,也可采用时间延迟方式。具体操作时,常常发生在诸如贴标签(形成延迟)、包装(形成延迟)、装配(形成延迟)和发送(时间延迟)等领域。由于顾客偏好不一,几种品牌的同一产品经常出现某种品牌的畅销而缺货,而其他品牌却滞销压仓。为解决这个问题,该企业改变以往的做法,在产品出厂时都不贴标签就运到各分销中心储存,当接到各销售网点的具体订货要求后,才按各网点指定的品牌标志贴上相应的标签,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此缺彼涨的矛盾,从而降低了库存。

5.标准化策略

标准化策略就是尽量减少因品种多变而导致附加配送成本,尽可能多地采用标准零部件、模块化产品。如服装制造商按统一规格生产服装,直到顾客购买时才按顾客的身材调整尺寸大小。采用标准化策略要求厂家从产品设计开始就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去考虑怎样节省配送成本,而不要等到产品定型生产出来了才考虑采用什么技巧降低配送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