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浙江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浙江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政策和规范,有力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蓬勃开展。浙江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尽管浙江省在全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但整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努力。

浙江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1.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浙江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活力,成为转型升级的主力,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2017年全国工商联公布的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浙江占93席,连续二十年居全国第一个,涌现出如吉利集团、阿里巴巴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

从民营经济总量来看,2017年浙江民营经济创造了33831亿元的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为65.4%。截至2017年底,浙江民营经济市场主体569万家,其中:私营企业179万家,同比增长17%,每千人拥有民营企业32家;个体户390万户,同比增长10%。就民间投资而言,2017年,浙江民间投资18152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8.3%。从进出口情况来看,2017年浙江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18138.7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比重为70.8%。其中民营企业出口14956.1亿元,占全省出口的76.9%。就税收就业贡献来说,2017年浙江民营经济创造了5246亿元的税收,贡献了全省70.7%的税收。我省民营经济就业人员3052万人,占全省就业人员80.4%。

2018年以来,浙江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打出了一套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全省民营经济总体趋势企稳向好,呈现出“四个增”的良好态势:一是“创业增”。截至6月底,注册个体工商户累计403.16万家,同比增长9.53%,注册资金3593亿元,同比增长20%;注册私营企业累计193.42万户,同比增长16.54%,注册资金16.62万亿元,同比增长44.37%。二是“投资增”。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2%,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达64.2%,占比比一季度提高0.8%;浙商回归到位资金2115.51亿元,其中:产业回归资金1222.4亿元,资本回归资金893.11亿元。三是“税收增”。今年上半年,我省民营企业入库税收3719.2亿元(不含宁波),增长21.2%,占总税收的72.1%,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四是“外贸增”。今年上半年,全省民营企业出口7638.24亿元,同比增长8.1%,进口1894.95亿元,同比增长27.3%。(以上数据由浙江省工商联提供)因此,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是浙江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强省华丽转身的最大动力和依靠。

2.浙江省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

(1)浙江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不断努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初见成效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浙江民营企业的成长、发展,经浙江省及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民营企业及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正在加深,担当和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并逐步渗透到企业经营发展的每个环节。如在2005年,中国纺织协会在全国第一个以行业组织的名义提出“社会责任”的构想。该协会遴选的首批10家社会责任体系推广企业里,浙江省占了3家,第一个在企业内部成立社会责任部的,是杭州的汉帛公司。2006年2月5日,杭州民营企业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对外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确定“西子”今后每年都将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西子”是国内第一家全面、科学、系统地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也是浙江民营企业发布的第一份系统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7年初,楼忠福、宗庆后、南存辉等多位浙江企业家共同就“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专题讨论,呼吁更多企业重视社会责任问题。2008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若干意见》。2009年11月,义乌市总工会采用第三方机构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评判论证,制订《企业社会责任义乌标准评判指标体系》;同年,温州市出台《温州市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价标准》,这是全国首个专门针对民营企业设立的社会责任评估体系。2010年8月,杭州市在全国率先推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2013年1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授牌浙江鼎尊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基地”,到此浙江省首个“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基地”正式落户杭州。2014年2月28日,杭州市发布《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规范》,该规范由市总工会、市标准化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起草,通过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审查后正式发布,由总则、建设业和服务业三个板块组成。省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政策和规范,有力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蓬勃开展。

(2)浙江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

尽管浙江省在全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但整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努力。浙江民营企业的比例在全国领先,而民营企业较国企、外资企业在这方面更易出现问题;浙江省内农民工用工数量全国领先,因而涉及农民工权益问题比较普遍。从我省经济生活中发生的许多相关的事件来看,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确实还存在许多不足,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

①人本伦理责任欠缺。浙江部分民营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企业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生产事故与职业病问题时有发生,如某市全年竟有近千起手部工伤;忽视职工休息权利,工作时间普遍超时,女职工“三期”保护落实不够;工资水平普遍不高,个别企业使用非人道的措施惩罚职工,以降低企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保参加率低,据浙江省总工会调查,在浙江省中小民营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中,劳动合同签订率约为15%~20%;近半数的员工没有参加任何职业培训,而且文化程度越低,参加技能培训的人越少。(www.daowen.com)

②公共伦理责任缺乏。少数民营企业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提供不合格服务、假冒伪劣商品或虚假信息,侵犯国家、社会及消费者利益;有的民营企业信用缺失,通过做假账偷税逃税,还有的民营企业趁改革之际低价购买国家资产,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一些民营企业甚至搞不正当竞争,妨碍正常市场秩序的建立,缺乏提供公共产品意识,对公益事业持一种冷淡态度。

③生态伦理责任忽视。近年来,伴随着浙江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环境的污染破坏也日趋加剧,部分企业不考虑或较少考虑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利润建立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上,还有的民营企业为自身的短期利益,不惜浪费社会的有限资源,掠夺性地使用稀缺资源。

(3)造成我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主要原因

①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存在误区。我省不少民营企业只看到企业作为“经济人”的一面,忽视了“伦理人”“社会人”的一面,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认识模糊,观念淡薄,甚至还存在误区。具体来说:一是把企业营利与企业社会责任对立起来,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使命、目的,企业创造出经济效益就实现了社会效益;二是认为浙江的中小民营企业大部分处于生存阶段,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和精力顾及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中小民营企业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可以等企业发展壮大了再关注和履行社会责任;三是一味把企业社会责任看成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新的贸易壁垒工具,是不合理的歧视性的市场壁垒。

②经济体制转型所带来的道德评价标准的混乱。在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将经济发展(更确切地说是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追求的最高目标。经济主义价值理念在中国当代管理理念中影响巨大,虽然经济主义价值理念增强了社会活力和创造力,但其过分膨胀又造成了社会义务责任的淡化和消失,少数民营企业把企业营利和企业社会责任对立起来,在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的驱使下,失去理性,走上唯利是图的道路。加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并未真正建立,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还很不成熟和完善,这也为少数民营企业实施有悖于伦理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③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健全,民营企业违法违规受处罚的成本过小。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但仍不完备,企业因不履行社会责任甚至违法而受处罚的成本不足以对企业产生警戒和约束作用,违法成本过低诱发民营企业敢冒风险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把成本转嫁给它的利益相关者;加上有的地方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滞后,政府管理部门只注重企业的利润和税收,而对企业行为的监督力度不够。

④民营企业员工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维权意识太差。一方面,大多数民营企业员工尤其是外来打工者,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不懂得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因为中国目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竞争激烈,当员工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往往瞻前顾后、忍气吞声、忍辱负重,这就助长了不良现象的滋生。

⑤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民营企业担当社会责任的激励不足。我国传统文化中重守成轻分财的观念对现在的企业家有很大影响,很多成功的民营企业很少关注慈善等“分财”的社会公益活动。不少民营企业家创造利润后把很大一部分利润用于自身的奢侈消费等,同时政府和社会对企业担当社会责任也没有给予必要的激励(如税收减免),这就消弭了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