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经营产生的融资风险、资金调度产生的融资风险以及汇率变动产生的财务风险等。在这部分中我们主要介绍如何对经营方面产生的融资风险进行预控。为了控制来源于经营方面的融资风险,企业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控制:
1.正确选择融资方式
为了控制融资风险,对于某个融资项目应该找出尽可能多的融资方案,然后对各个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评价,确定出优劣。比较的准则是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指的是融资方案所选择的资金渠道有无问题,特别是国家严格控制的涉外融资和证券融资。方案的经济性研究指的是综合资金成本率越低越好。方案的安全性研究是指按融资方案进行资金筹集时,融资风险对融资目标和项目建设影响的程度。重点是分析风险潜在的危险,确定其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导致项目延期、停建或者完全失败的可能性。
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可以分为A、B、C、D四个级别。其中可行性的A级是指资金落实,全面融资渠道都得到资方的承诺,甚至得到有关部门的担保。B级是指资金基本落实,融资方已承诺的金额占总融资额的90%以上。C级是指资金不太落实,出资方已经承诺的金额占到总融资额的80%~90%之间,这时方案的可行性较差。D级是指资金不落实,出资方已经承诺的金额不到总融资额的80%,这样的融资方案不可行。
经济性的A级是指融资成本很低,综合融资成本率低于同期限银行贷款利率的30%以上,这说明该融资方案的融资成本大大低于资金的市场费用。B级是指融资成本较低,而综合融资成本率低于同期限银行贷款的利率但降低的幅度小于30%,融资方案的融资成本较市场费用低。C级是指融资成本较高综合融资成本费用率接近或者略高于同期限银行贷款的市场利率,但超出幅度不高于30%。D级是指融资成本很高,综合融资成本费用率高于同期限银行贷款利率的30%以上,融资方案的融资成本大大高于资金的市场费用。安全性的A级是指方案的风险很小。融资的主要风险如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都已经调整过并且基本消除,出资方(有关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具有很高的资信等级;承担融资代理的金融机构也具有很高的资信等级,并且承担了部分的风险,整个融资过程因为意外事件的发生而导致延期、经济损失或者彻底失败的可能性很小。B级是指融资方案的风险较小。融资风险经调整过有所减小,但不曾完全消除,出资方资信程度较高,但没有委托有信誉的金融机构代理资金筹集,或者委托代理的机构的信用较低整个融资过程因为意外事件的发生而导致失败的可能性较小。C级是指融资方案的风险较大。融资风险经过调整未消除,出资者的信用等级较低,委托的金融代理机构实力较弱,信用较差,整个融资过程遭遇失败的可能性较大。D级是指融资方案风险极大。融资风险没有经过调整,出资者信用较低,或者根本就没有确定的融资者,没有金融机构承担委托代理融资业务,方案准备不完善,整个融资过程因为意外事件发生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很大。
融资方案评价的三条准则按照安全性、可行性、经济性的顺序排列,即第一位表示安全性的评价代号,第二位表示可行性的评价代号,第三位表示经济性的评价指标代号。例如AAA级融资方案表示:融资方案风险很小,资金得到落实并且融资成本很低。CBD级融资方案表示:融资方案风险很大,资金基本落实,融资成本很高。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的一点是融资方案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可行性次之,而经济性则是参考性的。如果某个融资方案的安全性与可行性较高,经济性低一点,即融资成本高一点,往往是可以接受的。反之,如果一个融资方案的安全性差,经济性好,融资成本低,此方案却往往不被采用,这是因为安全性差的方案在融资过程中不可控制因素太多,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往往导致融资成本大幅提高,甚至导致全盘失败。所以,在决定融资方式时,要慎重考虑这三方面指标的合理搭配,确定企业可以承担的风险级别,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
2.合理安排借入资金的比例,控制负债经营风险
负债经营风险是企业融资风险的一种主要风险,合理把握借入资金比例,是控制负债经营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般来说企业经营的目的是盈利,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但盈利性往往与安全性相矛盾,正如风险收益模型所描述的那样。如果企业为了盈利而过度负债,那么当宏观经济不利于企业发展时(政府施行紧缩银根的财政政策),会导致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灵,还贷困难,甚至面临破产境地,企业经营的安全性受到挑战。因此企业现实而正确的选择是兼顾盈利性和安全性,使负债率趋于适度。
众所周知,如果负债成本低于企业的收益率,则负债与总资本的比例越高,企业盈利越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应该尽可能地从外借债,因为资产负债率越高,导致企业的安全性越低。一般来说随着企业负债的增加,企业的总资产也相应增加,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困难也就比不负债时多。极端来说,若企业破产,在无负债的情况下企业只需清偿股东,而在有负债的情况下,还有首先清偿债权人的债务,然后才能考虑股东的权益,而这种增加的风险直接来源于负债。因此,从理论上讲,负债与总资本有个最优结构。这个结构可根据负债与资本的加权综合成本费用来确定。综合成本费用的公式如下:
其中:Ka——综合成本费用;
E——权益;
D——负债;(www.daowen.com)
V=E+D;
Ke——预期的资产收益率;
Kd——税后债务成本。
从上式中可以看到:企业的Ka与V呈反比例关系,当初期增加负债比重时,企业的Ka呈下降趋势,V则呈上升趋势;负债比重增加到一定水平时,增加的费用将超过其既得利益,企业的Ka开始回升,企业的V开始下降,如果把Ka与V看作两条随负债比重变化的连续曲线,就可以发现两条曲线上必然有一个鞍点,如图6-2所示。这个鞍点所代表的比率就是最优资本结构,即边际利润率同边际费用率相等时的负债比(D/V)。
图6-2 负债比变化曲线
上述最优资本结构理论只是从理论上对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不能计算出企业最优的资本结构。在实际中可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及所处经营环境选择企业的资本结构、确定企业的负债比例。在实际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如下方面。
(1)税收。一般来说,所得税率越高,利息抵税的效果就越强,因而企业举债的欲望也就越强。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企业折旧抵税效果的好坏,如果折旧抵税效果较强,企业就没有必要过多负债,承受较大的财务风险。
(2)财务危机程度。财务危机风险较高的企业举债数量应少于财务危机风险较低的企业。在其他情况相同时,可用息税前收益(EBIT)变化程度来衡量企业财务危机程度。税前收益的变化程度越大,企业举债应越少。
(3)有形资产与无形资的比例。由于在企业破产时所进行的资产处理中有形资产损失较少,因此,有形资产比例较高的企业举债数量可多于有形资产比例低的企业。而无形资产比例较高的企业则应尽量减少负债数量。
(4)企业销售的稳定性。企业销售是否稳定对财务结构也有重要影响。如果企业销售和利润较为稳定,则可以较多地负担固定的债务费用;如果企业的销售利润具有周期性,则承担固定的债务费用将冒很大风险。
(5)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企业获利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好,变现能力越强,就越有能力负担财务上的风险。因而,随着企业变现能力、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的增加,企业举债融资数量可适当增加。
此外要指出的是各个行业、各个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其最佳负债比率不尽相同。就国外来看,企业为保持同行业的竞争能力,减少风险,负债经营企业的负债比率应保持同行业的负债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