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传统业绩评价体系以财务业绩为主

传统业绩评价体系以财务业绩为主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常,净收益、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是衡量企业业绩最常用的、传统的收益指标,它们综合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

1.传统财务指标体系

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以财务指标为主。财务指标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传统收益类指标、现金流量类指标、市场类指标、剩余收益类指标等,它们对经营业绩的反映也各有侧重,各自具有明显的优点和局限。具体地,财务评价指标主要是从会计报表中直接获取数据或根据其中的数据计算有关财务比率。通常,净收益、每股收益(EPS)等财务指标,是衡量企业业绩最常用的、传统的收益指标,它们综合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这些指标根据前期发生的会计事项计量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很强的易获取性,在粗略评价企业业绩时具有简单方便的优点。由于这些指标的优势在于从财务报告中取得,所以,比较容易计算,应用较为广泛。公司内各级员工都非常了解这些绩效评估指标,也容易理解沟通。而且这些会计指标定期计算,无须调整。因不同部门的特点不同,所使用的财务评价指标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对于各类财务评价指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介绍和优劣比较,能够为内外部经济环境不同的企业,选择或搭配使用各类财务评价指标提供借鉴。

概括起来,财务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盈利性指标、营运性指标与偿债能力指标。

(1)盈利性指标。由于盈利能力的判断有不同的角度,从而有不同的分析结果。一般认为,盈利能力的判断有不同的评价基础,它们分别是利润基础、现金基础和市价基础。而以利润为基础的评价指标又可具体分为会计利润基础(税后利润、EPS、EBIT等)和经济利润基础(经济增加值、调整后的经济增加值等)两个方面。评价经营业绩采用会计利润基础的指标,优点是简单易行,数据的获得比较方便,而且由于与会计报表的一致性,计算结果也容易被有关各方理解和使用,所以在现阶段仍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由于会计利润的计算没有考虑企业的投资规模、融资成本和机会成本,从财务的角度看,应该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

以现金为基础的指标主要有经营现金净流量、自由现金流量等一系列指标。使用这类指标有利于统一事前预算与事后评价的口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投资决策的评估方法和投资决策结果的评价方法之间存在的矛盾,从而为企业业绩评价系统提供较真实的部门经济运行情况的信息。

以市价为基础的盈利性指标主要有股票市价指标等。

(2)营运性指标。它以现在资产的营运能力来评价其经营业绩,主要涉及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体系,这些指标的目的在于分析管理者在既定的资产规模下,如何利用管理技巧来发挥其营运效能,从而使得在不减少赢利的情况下以较少的资产占用,发挥单位资产创造更大价值的潜能。

(3)偿债能力指标。它是立足于企业经营的安全性与风险性来考量资产的营运能力与盈利能力。这是因为,企业的经营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求发展、求盈利性,没有安全性的盈利是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从而是不具战略性的短期行为。

2.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的优缺点

(1)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的优点。财务指标在企业竞争战略及经营业绩评价中仍然居于支配地位,仍是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主要工具。

第一,财务指标的可计量性为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评价企业经营活动提供了客观依据。

第二,财务指标本身也不断发展,使得其所蕴含的信息能更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业绩。(www.daowen.com)

第三,财务指标主要是从依据会计报表的数据中得到的,这些数据与未来预测数据相比更具有客观性

第四,利用财务指标有助于认识企业的控制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等。

(2)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的缺点。由于传统的业绩评价是一种基于财务报表的业绩评价制度,偏重于静态的财务业绩评价,大多数离不开对财务指标的分析,如杜邦分析系统、沃尔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法等。但它们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只能做出评价而难以改善企业的状况。并且在企业环境发生上述变化,各种因素对企业前景有着重要影响的情况下,仅仅对一些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传统的财务管理通过对企业内部各单位特点的研究,按管理人员的职责将企业业绩评价对象分为三类: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虽然这种划分对管理者重视生产和经营的观念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已不适应当今企业由经营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的需要。

第一,传统业绩评价是建立在传统的会计数据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基于对过去经营数据的评价,只能获取滞后的指标,不能及时提供企业最近乃至更远时期企业管理层的行为给企业创造价值,或者对企业价值增值有什么影响的信息;不能对企业现在或未来为创造财务业绩而采取的行动提供充分的指导。企业或部门业绩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可能是可控因素改变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可控因素导致的结果,而根据财务指标主要通过计算投资报酬率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不能全面反映出企业的资源和实力。

第二,传统业绩评价以财务业绩评价为主,对无形资产和智力资本无法进行比较充分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许多对企业经营管理有着重要影响的非财务要素难以进入财务报表,并进行评估。这些财务指标往往是单一期间的评估指标,而公司价值取决于长期的经济现金流。也就是说,当采用净利润、每股收益等传统收益衡量指标来制订薪酬计划时,管理人员就会只追求短期利益,热衷于短期提升公司价值的投资项目,而忽略能带来长期价值的投资项目。因此,只有当传统会计绩效评价指标与股东价值最大化相关时,传统会计指标才是合适的绩效评价标准。

第三,传统业绩评价造成企业管理层过分重视短期财务成果,在长期价值创造方面的必要投资过少。财务指标注重得到和维护短期的经营成果,容易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者急功近利思想的产生和企业的短期行为,使企业不愿意投资于一些表面上看会减少企业的短期盈利而从长期来看却可以提高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行为,使企业业绩评价只看重短期经营业绩而忽视长期价值的创造。

第四,传统业绩评价侧重于企业内部,忽视了对企业外部因素的评价。企业绩效评价主要在于满足股东、债权人或管理者的需要,只偏重于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衡量。财务指标没有直接考虑权益资本成本,这样,权益资本成本的隐含部分——占用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未被揭示,使得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易产生“免费资本”的幻觉,造成企业经营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益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

第五,传统业绩评价未能站在战略的高度充分揭示业绩改善的关键动因,无法与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相联系。由于按历史原则进行计量,财务指标无法从战略角度反映企业决策的要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若某部门的财务指标被修改了,企业的整体目标的逻辑性、系统性也将丧失。

第六,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建立在人为确定的一套主观性很强的财务会计规则基础上,无法提供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和柔性等方面的信息,忽略了对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及其变化的评价,不能如实地反映经营者的业绩,容易造成对经营者评价的不公平。且单一使用财务指标也容易受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的干扰,不仅容易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而且可能造成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正因为如此,从财务指标成为主要的业绩评价指标以来,对其批评从未间断过。这大致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来自外部,即资本市场和股东认为财务指标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现实状况和未来价值创造;另一方面来自内部,管理者认为财务指标无法全面评价企业业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