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构成要素:业绩评价系统优化策略

构成要素:业绩评价系统优化策略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业绩评价,要搞清楚谁需要评价信息,是经营者,还是投资者,或者是其他利益相关者。一般情况下,业绩评价主体往往是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不同群体,即利益相关者。实证研究表明,证券分析师对被评价企业的业绩能做出很合理的评价,其评价的目的在于判断企业的股价走势,为市场上分析投资的可行性提供帮助。关联企业进行业绩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了解企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及其相互影响的高低。

构成要素:业绩评价系统优化策略

研究业绩评价,要搞清楚谁需要评价信息,是经营者,还是投资者,或者是其他利益相关者。简单地说,企业业绩评价主体是指谁有权和动力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在现代企业经营环境中,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主体呈多元化的格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企业业绩评价主体包括经营者进行的内部管理业绩评价和企业的资源提供者对企业业绩的评价;广义上,企业经营业绩受投资者、债权人、财务分析师、银行家、企业管理人员以及政府等利害关系人的关注,他们共同构成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的主体。弄清楚评价主体后,就可以明白评价主体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他们对评价信息有什么样的质量要求。

企业经营活动是通过签订一系列企业契约实现的。企业契约就是企业财务契约完成情况的综合体现,是企业经营者从事经营管理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也称为绩效。企业利益相关者将自己拥有的资源投入企业,同时拥有企业的所有权。为了评价一个时期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契约完成的质量,企业利益相关者就会选取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特定标准,采用特定方法,评价企业业绩,解决不同利益相关者在财务契约履行过程中的资源界定和利益分配问题。建立一个有效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确定企业经营者业绩的评判标准及报酬支付方式,是形成合理的企业整体契约机制的重要内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的目标是整个系统运行的指南和目的,没有明确的目标,整个业绩评价系统将处于无序状态。

评价信息传递给评价主体后,评价目标就达到了,评价过程也就完成了,可以说评价主体是评价体系的决定因素,它决定了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发展方向。由于要考虑为更广泛的评价主体服务,业绩评价主体与企业之间不考虑严格的契约关系和委托—代理关系,或者说要考虑他们存在的隐形契约关系和委托—代理关系。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评价主体与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和委托—代理关系是“虚位”。因此,业绩评价的目标是为评价主体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只是一部分信息,面临着其他信息提供者的竞争。这个竞争者之一就是业绩评价提供的信息,它能为投资者进行决策提供更广泛的信息。

具体来说,作为企业管理控制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1.评价目标

业绩评价系统的目标是根据主体的需求确定的,是从一定量的主体需求中归纳出来的,是整个系统运行的指南和目的,它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整体目标。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要实现的目标不同,因而业绩评价目标也不同。如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企业开发的产品和服务有着巨大的成长潜力,要利用这一潜力,企业必须动用大量的人、财、物,增强经营能力。这一阶段企业的财务目标重点是销售的增加和获取源源不断的资金提供。因此,评价系统在选择指标上要适应这一目的,如用销售增长率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在企业发展的成熟阶段,企业已没有理由进行大规模投资或增强新的能力,任何投资项目都必须具有十分明确和短暂的报偿期限,企业的财务目标则转而注重现金流动,该阶段企业的目标是使企业以往所有的投资所能创造的现金流量最大化。这一阶段,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用现金流量较为合适。

一般情况下,业绩评价主体往往是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不同群体,即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部门、投资者、新闻媒体和资本市场的信息中介、管理当局等。即业绩评价的主体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基本上是相同的,他们有时对信息的需要是相同的,因此,进行业绩评价时经常借鉴会计指标。同时,在业绩评价时应综合考虑各方要求,这种要求须具体体现于评价指标的设计上。事实上,在历史上某些阶段财务会计信息起着业绩评价作用,只是后来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以及企业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财务会计信息不能满足评价的要求,才单独地发展了业绩评价,业绩评价的目标是为评价主体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评价主体能收集真实信息的多少反映了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不同评价主体在企业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等方面的活动都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前提,由于各自目标的不同和利益的不一致,往往会形成一种经济利益冲突,为化解各种财务冲突,有必要构建一个在财务契约理论上的业绩评价体系,通过财务契约的指导和业绩评价的反馈,形成一个有机的循环体系,保持业绩评价的持续性,保证企业各利益相关者所做的决策服从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基于财务契约主体的多元性来看,业绩评价的目标各不相同。

(1)政府部门。作为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其评价目的是了解企业提供税金、就业机会以及环境保护等责任义务履行的情况。

(2)投资者。由于两权分离,其评价的目的是反映管理当局对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或者是为其投资决策提供各种信息。由于专业能力和其在资本市场上博弈的特殊性,机构投资者是重要的评价主体,业绩评价能提供经理人的努力程度的信息等,让投资者更好地决定是否聘请该经理人,决定资本的投向。

(3)债权人。在进行信贷或赊销决策时,债权人要对企业的资信状况进行评价。业绩评价能够很好地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债权人的风险。

(4)所有者。其评价目的一方面是从委托人的角度了解企业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另一方面是了解作为代理人的企业经营者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情况。

(5)资本市场上的信息中介。包括资本市场的证券分析师、股票证券公司等。实证研究表明,证券分析师对被评价企业的业绩能做出很合理的评价,其评价的目的在于判断企业的股价走势,为市场上分析投资的可行性提供帮助。(www.daowen.com)

(6)关联企业。随着企业间战略合作关系的发展,企业间影响和控制的加强,企业的利益不仅和自身经营相关,而且和其他企业的剩余收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果其他关联企业的发展与本企业的发展休戚相关,那么关联企业也会成为本企业业绩评价的主体。关联企业进行业绩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了解企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及其相互影响的高低。

(7)管理当局。管理当局进行业绩评价有两个目的:其一是找出工作中的优点及不足,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其二是通过业绩评价为管理当局带来一份优厚的报酬。在后一种情形下管理当局有将其经营业绩主动传递给其他评价主体的动机。

2.评价对象

业绩评价系统的对象是由评价主体根据需要确定的,不同的对象具有不同的特性。具体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企业,二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评价主要是看企业整体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对企业的评价关系到企业的扩张、维持、重组、收缩、转向或退出;对管理者的评价关系到其奖惩、升降等问题。业绩评价系统的对象也可以划分为企业、部门和个人三个层次,对部门业绩进行评价是企业内部分权管理的需要。从责任会计的角度看,业绩评价的对象是责任中心,确定责任中心是业绩评价的前提。

3.评价指标

业绩的衡量依赖于指标。业绩评价指标是指对评价对象的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合理设计业绩评价指标,是保证系统功能的关键。一套先进的业绩评价指标应该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严密的逻辑结构以及可操作性。评价指标既要能满足各评价主体的信息要求,又要能体现各指标的关联性和协调性。为此,可以将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两个层次,其中,基本指标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是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辅助指标是对基本指标的进一步说明,是对基本指标的必要补充。

作为战略管理的工具,业绩评价系统所关心的是评价对象与企业战略目标的相关方面,即所谓的关键成功因素。这些关键成功因素具体表现在评价指标上,有财务方面的,如投资报酬率、销售利润率等;也有非财务方面的,如售后服务水平、产品质量、创新速度和能力等。因此,作为用来衡量业绩的指标也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其中,财务评价指标由于有较好的可定量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由于财务指标反映的是过去的绩效,并不能提供创造未来价值的动因,因此,非财务指标也成为体现管理层绩效和公司发展前景的指示器。由此,在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上出现了以美国纽约Stern Stewart咨询公司创立的经济增加值为代表的财务指标和以卡普兰和诺顿创建的平衡计分卡为代表的非财务指标创新。

不过,如何将关键成功因素准确地体现在各具体指标上,是业绩评价系统设计的重要问题。

4.评价标准

业绩评价标准是指对评价客体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分析评判的标尺,是判断评价对象业绩优劣的基准。评价标准是在一定前提下产生的,具有相对性,选择什么标准作为评价的基准,取决于评价的目的。目前常见的业绩评价标准有经验标准、年度预算标准、历史标准和竞争对手标准等。经验标准是依据人们长期的、大量的实践经验的检验而形成的,主要适用于一般情况,并非可以适用于所有领域;预算标准是指企业根据自身条件或经营状况制定的,用来分析考核企业内部各级、各部门的经营业绩;历史标准是指以企业过去某一时期的实际业绩为标准。竞争对手标准主要可用于评价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水平。在具体选用标准时,应与评价对象密切联系,如评价对象为管理者时,采用年度预算标准较恰当;而评价对象为企业时,最好采用资本预算标准和竞争对手标准。

5.分析报告

业绩评价分析报告是业绩评价系统的输出信息,也是业绩评价系统的结论性文件。业绩评价人员以业绩评价对象为单位,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及其他信息系统,获取与评价对象有关的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后得出业绩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数值或状况,将该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数的数值状况与预先确定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责任及影响,得出结论,形成业绩评价报告。评价分析报告应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评价客体的情况,准确描述企业经营业绩的各方面情况,应集中体现评价的原则和目标,形式力求规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