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务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的融合
西方财务界对公司财务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的研究是各自独立进行的。一般认为,以1990年法国学者贝奇里耶发表的博士论文《投机理论》为标志,西方财务学开始以其独特的研究核心和方法从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现代西方财务理论的发展,是以马科维兹的投资理论(1952)、莫迪格里尼和米勒的资本结构理论(1958)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两大理论加上以后发展起来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资本市场有效理论、期权理论等,共同构成了现代西方财务的理论基石。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财务理论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以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结构理论为基础的现代财务理论日趋成熟。1988年,美国《财务杂志》第七期发表了威廉姆森的《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一文,该文明确指出应综合考察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问题,如负债与股权融资,不仅仅是可相互替代的融资工具,更是可相互替代的治理结构。为综合研究公司财务与治理问题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尤为重要的是,1991年12月,世界第一部公司治理原则文献——卡德伯瑞报告在英国产生。该报告由英国财务报告委员会、伦敦证券交易所等机构合作成立的公司治理委员会起草并发布。报告的题目是《公司治理的财务方面》,着重突出了公司治理中财务的重要性。报告中重点强调了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和风险管理等问题,注重了董事会的控制与报告职能以及审计人员的角色,尤其注重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和风险管理问题,体现了公司治理研究中财务理论的影响和作用,对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建立与发展影响深远。由此,西方财务理论与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呈现了融合趋势。
2.财务治理的含义
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面。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如杨淑娥等人(2002)认为,公司财务治理实质上是通过财务机制及其制衡作用进行的,公司财务治理中的制度安排包括财务信息生成程序、生成质量以及呈报机制等的规范,对公司各利益相关者财权的配置和再配置,以及激励制度等。公司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签约和再签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财权在不同利益主体间的调整过程。他们将财务治理的利益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依赖企业内部财务治理保障其利益的主体,另一类是依赖企业外部财务治理保障其利益的主体。
衣龙新(2003)认为,财务治理是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的制度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在强调以股东为中心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等机制,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等一系列制度、机制、行为的安排、设计和规范。财务治理本质上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部分和根本表现形式,公司治理的其他方面的治理效果最终要落实到财务利益上加以体现。在他看来,财务治理主体是有能力、有资格、有意愿参与企业财务活动,并在企业治理中占有一定地位的内部权力机构、个体和法人。
周松(2005)认为,财务治理是指公司的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财务及其相应的责任与义务的制度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主体利益次优化的问题,以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合理统一。公司财务治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治理”,一般是指企业财务的内部治理,强调的是通过财务治理结构安排,由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权力机构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分配,以确定一种科学决策机制及由此形成激励约束和均衡控制关系,是对有关公司所有者、经营者和财务经理等各方面的财务制度的设计及优化;广义的“财务治理”,一般是指企业财务的共同治理,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即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共同对企业财务进行治理,强调的是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有财务利益要求,并相应承担一定财务风险,因而应参与企业财务治理。财务治理结构应由利益相关者组成,并不局限于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权力机构,企业员工、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也应在财务治理结构中占有一定位置。
3.财务治理的原则
根据契约理论,财务治理的基本原则是如下:(www.daowen.com)
(1)企业剩余控制权安排给企业经营者。
(2)企业剩余索取权安排给股东与企业经营者共同享有。
(3)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安排要满足经营者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约束。
4.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区别
(1)主体不同。从财务分层理论看,企业财务分为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所有者必然要从资本保全和资本增值的角度进行财务决策和控制;经营者为了履行出资者的委托责任,必须做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财务部门为了执行经营者财务决策,必须要组织现金的流入、流出,并降低资金占用,减少资金成本,增加资金收益。财务治理主体是指拥有财权并参与配置财权的自然人和法人。而财务管理主体是财务活动的参与者与执行者。当然,基于财务二重性看,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等既是财务管理主体,同时又是财务治理主体;监事会由于不从事具体的财务活动,因而只能是财务治理主体而不是财务管理主体。
(2)机制不同。财务治理的目标,是协调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一种制衡机制;是从处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冲突的角度来研究财务理论的。它规定了整个企业财务运作的基本框架,是企业财富创造的基础和保障。由于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只有动态的财务治理才能连续不断地发现和修复公司治理中的缺陷。财务管理是一种运行机制,基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它所关注的是企业内部财务效率的提高,其视角更多地局限于具体的财务经营活动,从数量层面分析财务活动,关注企业以资本运作为中心的资本筹集、资本运用和资本收益分配,通常是在既定的治理模式下,为实现财务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是财富创造的源泉和动力。
(3)侧重点不同。财务治理是一个以产权中的财权为基本纽带,以融资结构为基础,侧重于研究财权在公司内部的合理分配,形成一组联系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合约安排,以及责权利的相互制衡机制,从而提高财务活动的效率。财权表现为某一主体对财力所拥有的支配权,随着产权的分离,财权的部分权能也发生了让渡或分离。由此使得现代财务治理理论中,财权便成为现代财务治理理论的核心与研究的逻辑起点。而财务管理是关于资金的筹集、投放和分配的管理工作,侧重于从资金运动的数量层面、价值层面来分析研究财务问题,以价值形态综合反映企业的再生产过程,研究如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以创造出最大的财富。
尽管财务管理和财务治理存在不同,但二者并不是严格对立的。实践中,财务管理和财务治理之间处于一种水乳交融的状态:在资源配置的同时进行着财权配置,在财权有效配置的同时实现了资源配置的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