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中的关键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中的关键关系?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战略的重要性也有所不同。为使企业持续发展,应该哲学地处理好以下八大关系:1.快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你方唱罢我登台,各领风骚两三年”,昙花一现的多,百年企业的少,这是对中国当前企业发展现状的形象描述。据统计,在中国10年以上寿命的企业只有24.7%,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年。一定要将企业的发展纳入可控的范畴。企业和员工之间应合理分配收益,共享企业发展的硕果。

如何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中的关键关系?

祁百福

战略引领方向,战略决定成败!支撑企业成功的因素很多,但我认为首要的因素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从管理哲学的角度来看是值得商榷的。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战略的重要性也有所不同。所有的企业在其初始阶段考虑的一定是生存问题,而发展到一定阶段则更多的是考虑发展的战略问题。所以说战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一定规模之后所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诸如企业向哪里去?如何去?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等问题。

我认为:大多数企业的成功得益于日积月累,是一点一滴发展起来的;而失败的企业大多是倒在了错误的战略之下。

为使企业持续发展,应该哲学地处理好以下八大关系:

1.快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你方唱罢我登台,各领风骚两三年”,昙花一现的多,百年企业的少,这是对中国当前企业发展现状的形象描述。从1956年到1992年,我国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只剩下了29家,20世纪80年代大约有230家企业从世界500强中消失。世界知名企业尚且如此!据统计,在中国10年以上寿命的企业只有24.7%,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年。

在这样一个不是生存就是死亡的残酷现实环境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保证安全?就如同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确保安全是快速行驶的基本前提,否则稍有不慎就会“车毁人亡”。

要速度,更要安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再谈速度,否则就会“上得快,倒得更快”。无数“先驱”企业的惨烈教训都证明了这一点。

企业要生存更要谋求发展,一旦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往往就会快速的发展,但面对快速发展,很多企业家又往往沾沾自喜、盲目乐观、自我膨胀,好像自己无所不能。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那么,支撑发展速度的要素是什么?举例来说,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能跑多快,取决于车辆的性能、驾驶水平、道路状况、道路上其他车辆的多少以及行驶是否规范、国家及行业的相关管理法规等,企业发展的速度也同样如此。在我看来,一个企业的发展速度至少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是企业的“内功”。包括管理的水平——领导力决策力,团队的力量,管理的基础比如完善的管理制度、科学的流程等;技术——技术的研发能力及在行业中的领先性,对先进技术的吸收与应用能力;资金——一定的投资能力和融资能力;市场力——市场的拓展与培育能力、宣传与推广能力等。二是市场环境及宏观形势。只有具备了较为规范的市场秩序、合理有序的竞争、良好的宏观经济态势时,才能顺势而为。

我不赞成“超常规”发展的说法,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超常规”就是揠苗助长,“不是比谁发展的更好,而是看谁能够死的慢”。

2.发展与控制的关系

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和重要环节。一个企业能够发展多快关键要看是否可控?一定要将企业的发展纳入可控的范畴

如果你不知道控制有多重要,那就想想时空是多么的可怕?什么叫脱缰的野马?巨额的负债,盲目扩张,市场贪大,人力资源不能有效地跟进,企业的文化不能有效地支撑等都蕴藏着巨大的、失控的风险。

控制的重点:对产品品质始终如一的控制;对成本的严格控制;对负债比例的合理控制;对人力资源结构的控制;对业务范围发展的控制;科学的决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切忌盲目扩张,无所不能。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企业家一要创新,二要具有风险意识。但企业家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冒险家。

3.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严格来说这是个哲学问题,只不过是很多的企业在战略发展过程中忽视了这一关系,失之偏颇。

形式是一个企业的外在形象,就如同产品之包装、人之衣服。比如企业的社会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是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维护环保,承担社会责任等。内容则包括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品质,内部的管理水平,决策者的素质等。(www.daowen.com)

内容和形式要做到有机的统一,好企业是表里如一的。可以包装但不能伪装,好企业就如同一杯好啤酒,三分之一是泡沫,三分之二是啤酒。

当然没有形式也是不行的,企业要有自己的VI战略、企业形象、品牌形象、企业家形象等,但没有内容更不行,尤其是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企业最终必遭社会的唾弃。

4.主业与多元化之间的关系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诱惑,有的随波逐流,有的投机心理严重,有的盲目自信等,岂不知业有所专,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必须具备若干个条件(如人才队伍、行业经验等)才可以进入市场,否则注定会失败。

大多数企业靠主业成长起来,获得了发展所需要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出现两个误区:一是盲目多元化。进入自己不熟悉、也驾驭不了的领域;二是错失良机。因循守旧,不能抓住发展的有利时机,使产品升级,企业上台阶。

5.企业和政府的关系

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经济有三大主体,即企业、消费者、政府,三个角色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能,遵循着不同的运行规律。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之下运行,消费者则在效用最大化的规律下选择,而政府是市场的“守夜人”。

企业和政府的角色不同,承担的职责不同。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承担风险的微观的经济组织,而政府是一种社会组织,承担的是社会职责,算的是社会账、政治账和宏观账。所以政府和企业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以此理论为据,我认为政府和企业之间“若即若离,不远不近”为好,远了得不到政府的好处,近了受政府的过度干扰,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6.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

这是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但很多企业家却常常在这方面犯了致命性的错误。哲学地看,企业和员工首先具有利益上的一致性,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溢,当然也有利益上的矛盾,蛋糕是既定的,一方切得多了留给另一方的肯定就少了。

我的基本观点如下:企业为员工构建了发展甚至个人价值的平台,而员工是推动企业进步的力量;企业是舟,员工是水;企业和员工应该共同成长,相互负责,如果员工的成长落后于企业的成长,必遭淘汰,如果员工的成长超前于企业的成长,肯定会另攀高枝。

企业和员工之间应合理分配收益,共享企业发展的硕果。企业不仅要善待客户,而且要善待自己的员工,帮助他们成长,对员工是否负责,是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良知。

企业家要认识到劳动要素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不仅要重视资本要素、土地要素,更要重视劳动要素,从深层次理解劳动创造价值这一马克思经济理论。

7.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要讲求社会效益。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底线是不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比如污染环境,非法排放,更高的层次的境界是精神和道德层面上有益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造福于社会。“人要有信仰,企业要有追求”,企业的道德在现时首先是企业家的道德。

8.实体运营与资本运营的关系

实体运营和资本运营两者之间紧密联系,而不是相互割裂。资本运作是实体运营的高级阶段,是实体运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实体运营是资本运作的基础。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企业实体运营还很薄弱,很不完善,就盲目设想资本运作,甚至不惜通过虚假的手段瞒天过海,欺骗公众,以达到“圈钱”的目的,这是很危险的想法,也是极不道德的行为。

(本文系作者2010年在西安MBA学会方圆管理论坛上的演讲,刊发于学会会刊《方圆管理》2011年12月总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