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坚
人类历史已经走进信息化时代,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需要用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新的结构来解释的新环境。对于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每个企业都不能等闲视之。如果不能深刻理解这场根本性的变革,不能顺应趋势,融入其中,企业就会错失一些重大发展机遇,要么落后,要么被淘汰。所以企业竞争的优势不能仅仅建立在规模、资源和技术上,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应变的能力。竞争中,谁适应市场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来,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什么叫快?变就是快,任何事情快不过变。变一个方向就是第一,永远都可以当第一,就看你会不会变。从另一个角度讲,变就是新,你要追求新。当然,你要变得符合市场规律。
企业界流行一句话:不创新即灭亡。金花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创新的产物,我们要不断地加强创新能力,用创新增加企业的附加值。我想送给全体金花同仁一句古语:苟日新,日日新。经验不是管理市场的万能剂,创新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只有在创新中摸索、思考、实践和继续深化创新,企业才有未来。对一颗智慧的头颅来说,苹果落地让他发现了地球引力的存在,或者让他感受到生命的成熟和结束,但对普通人来说,面对苹果落地,想到的也许是:这能吃吗?用100元钱去赚1元钱叫赚钱,用1元钱去赚100元钱也叫赚钱,但这两者的内涵是截然不同的。经营讲求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投入换来高速度与高效益。
我们现在的发展就是有10元钱想办30元钱的事、100元钱的事,所以我要求每个经营者都要有创新的经营思想,只有这样,你才能最终了解我们的发展思路和目的,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的事,把我们求别人办的事转换成别人求我们。
把不现实的变成现实的,把不可思议的变成可思议的。要实现这些,就要把不可能的人变成可能的人,把不可能的头脑变成可能的头脑。有人不断地说企业要变革,要创新,当然有道理。问题是企业里的很多人都有一种自满情绪,觉得企业了不起了,收入也还可以,面子上也有光,就不思进取了,不愿意变革什么了,有些躺在功劳簿上睡觉的意思。我说这叫目光短浅,寅吃卯粮,这样下去,总有一天连哭都哭不出声来。
我认为我们企业最大的毛病还是四平八稳,变化不多因而赶不上变化,这也是危机所在。我们一定要学会变化,要主动地变化,要在被动的情况下通过变化获得主动。其实我们的企业正当年,怎么就有一些老态龙钟的感觉?关键是有骄傲心理,认为已经很不错了,在地方和行业里已经有一定的地位,别人都在学自己,就不思进取了,同时也把自己的好传统忘掉了。不知道我们之所以有今天,是追求变化的结果,是打破常规、有所超越的结果。
在某些领域,我感觉到一种僵化的状态,死气沉沉,没有活力,缺少创造性,这是我担心的。企业还没有二十年,在一些地方已经变成这个样子。我认为一方面是因为自满,觉得自己已经了不起了,功德圆满了,其实要走的路还长着呢。另一方面是对变化不了解,对竞争不了解,头脑简单,还想偷懒,想拿自己当机关干部对待。这是不允许的,谁想拿自己当机关干部看待,就要让谁下岗。
一方面,我们要跟上变化的世界,这是主动的;另一方面,创新和变革不是想不想的问题,是变化越来越快的世界逼着我们要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新能力,以适应这个世界。
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变化,十年前的今天和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样子了,对人的要求也有很大不同,为了跟上时代、社会发展的步伐,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实力。
一些员工一方面说自己没有创造的条件,一方面又不喜欢冒险,不喜欢积极主动地做事,只是按照别人的要求和命令做一些事情,这样的员工一辈子只能做员工。
我们一直在走创新的路子,比如生物制药,当时就是朝阳产业,比如高端百货,又比如高尔夫。可现在,我们好像已经失去了创新的勇气。要知道在非创新的领域里固然也能做出一番事情,但在同等付出的情况下,在创新的行业里就能做出更大的事情。所以要有创新精神,选择行业要创新,产品要创新,管理要创新,除了不可以创新的都要创新,不能再这样疲沓下去。
无论组织变革也好,管理变革也罢,总之该变的时候一定要变,不能照顾方方面面的利益和情绪。但不能为变而变,赶时髦,企业不是流行时装发布会,不赶那个时髦。
按理说,我们还处在一种不太稳定的状态,没有形成什么固定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僵死的东西,本身还在变化之中,也一定要改变什么。
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该变什么,说要变的人一定要告诉我哪里应该变,为什么,变了有什么好处,应该怎样变,这才是关于变的正确态度。
我们不能光喊口号,那太容易了,也太不靠谱了。
世纪金花其实是个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所谓技术含量就是别人想学还不一定能学走,至少不会很快就学会,这样我们就在时间上先胜一筹。
发现一个不容易被别人效仿和领悟的模式非常重要,这样只要用一个模式就能把竞争对手打败。世纪金花从定位上来说是高端的,那么在运营上一定不能给人那种低端的、原始的、落后的印象。
我们要创新商业模式以增强企业的运营绩效,增强市场能力。在管理、运营方式上我们要持续做到领先同行。
和练字一样,要经历一个临摹阶段,然后才能谈得上创新经营,谈得上在实践中发现一些东西。我们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是该有自己的东西出现了。不是说依靠别人的东西企业马上就不行了,而是一定要创造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属于自己的管理方式、新产品等等。内心里,我是不愿意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的。
一提到创新,一些领导和员工就觉得这是个大概念,涉及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事实上,在最细微的工作中也可以有创新,创新是不分大小的,创新体现的是一种创造的意识和精神。具备这种精神和意识的企业,可以在大的方面超常规突破,也可以在小的方面进行小改革,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利用创新为企业发展寻找各方面的先机。
即使是在一个小的工作上,都存在创新的可能,比如有人就发明了双头火柴。创造性不足是制约我们的最大障碍,在这方面还要努力。我们的制度基本上没有鼓励员工创新工作,也缺乏对创造的尊重,缺乏对失败的宽容。只要目标是新的,就很可能会产生一种与新的目标相配套的新思维、新办法。(www.daowen.com)
许多想干事的人,总叹息自己手上没钱。我认为,世界上的事情是有事才去凑钱,不是有了钱才去找事,这叫“先谋事,后找钱”。很多人说没钱办不成事,我认为,说这种话的人本身就不具备办事能力。怨天尤人的人即使给他创造再好的条件,也不一定搞得好。
我经常对员工说,我最欣赏也最努力争取做到的操作方法,就是善于调动周围的一切有利因素,把各种生产要素重新组合,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效益。我承认,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企业家。我也承认,我几年来的努力,都在于此。
大家的智力大概都差不多,所以做企业、做产品,总之做任何事情时的表现大概也大同小异,这样一来,整个市场的表现就比较平庸了,没有看点。所以,我们最需要的是那些与众不同的思路、想法、创意,我们要通过它们寻找改变的突破口,让自己有比较出众的表现。
我们欢迎这样的人才。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朝不保夕的穷人捡到了一个鸡蛋,就兴奋地对妻子说:“我有家当了!”妻子问:“在哪里?”他指着鸡蛋说:“就在这里,但必须等10年。”接着,他又对妻子讲了一番蛋变鸡鸡生蛋的“发财经”。我认为凭一个鸡蛋做一连串发家的幻想,通常看是可笑的,但当今企业界,凭“一个鸡蛋”创下大家当的事并不少见,奇伟的业绩首先来自奇伟的思想,加上一系列巧妙的运作,是可能成功的。
其实,不光艺术创作、科学发明需要灵感,搞企业、搞经营同样需要灵感,需要创造性。因此,我对我们企业的管理干部和员工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有新的思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去寻找一种能够产生更大效益的可转换性的东西,而并不仅仅是靠钱来达到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
一个企业要取得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宽松的外部环境、良好的机遇和前人的经验等,这是客观方面。从主观方面来说,关键在于对生产力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要善于把一切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这不仅是指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劳动效率等,还包括把看起来和生产力无关的因素转化成生产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因素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可能转化成生产力。
金花提倡人才的创造性,希望在实践中培养创造力,通过创造开拓生机,秉持创造实践卓越,仰仗创造战胜自我,汇聚创造实现变化发展。我期望全体金花人都能凭借超凡的胆略悟性,从经济表象风马牛不相及的孤立事物中,找出内在的相互关联,连横重组生产要素,合纵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创新组织架构,逐步完善管理机制,通过跨体制跨地域跨时空的转换操作,抢占经济制高点,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推进社会文明进步。
人类的一切高层次的活动,都需要灵感,需要创造性。目前我们从事的活动,说得简单点,不过是两种跳跃,即商品向货币的跳跃,再由货币跳回到商品,如此周而复始。在这种循环的跳来跳去的过程中,货币得以增值,财富得以扩大,但由货币再跳回商品企求增值时,风险是很大的,如何回避风险又使财富增长呢?可不可以不再这样跳来跳去,用商品直接换取能够增长财富的资源呢?这就是新思维,这就是我要金花人考虑的问题。
但这种新思维、新构想不会在一个人头脑中凭空产生,这首先要有个基础,而这个基础就是我一再强调的“文化”,但这“文化”不仅仅指书本文化。仅有书本文化、理论知识的人是不会产生效果好的新构想的,即便有这种新构想,要落实到实践中也是缺乏操作性的。
毛泽东曾说过:“看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一个新构想必须来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即构想在实际操作中实现,并获取利润。这种新思维、新构想,创造性越多,实现的机会越多,创造的利润越大,就证明这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是成功的。它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我们一定要达成共识:金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们每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一定要表现出你比别人更加优秀的东西,不是学别人怎么做,而是发掘出你超越别人的地方。我们要改变以往等、靠、要的思想,要自己去创造条件、创造效益。
“独持偏见,一意孤行”,这是国画大师徐悲鸿的话。这里,“偏见”并不是贬义的偏离的偏见,应该是超出一般见识的偏见。独持偏见,不是说坚持偏见,而是说要非常有主见,定下来的事情就要去做。“一意孤行”并不是“孤行”,是在坚持主见的情况下,锲而不舍,有冲破苦难、排除苦难的信心和决心,自己坚持的事情就要坚持走下去,不要半途而废,不感情用事。你想决策是正确的,就拿出来鉴定。因此,使别人敬佩你。不一定是顶住压力的决策,可能更多的是博采众长,使这件事有个好的结果。我们只要把事情做好,别人怎么说那是别人的事情。我们并不刻意去注意别人怎么说,也不刻意引导别人怎么说,那样很辛苦。我是这样认为的。
务实、冒险、创新、脚踏实地、高瞻远瞩,它们本身是没有关系的,同时又是一种非常缜密、和谐的一个方面的几个问题,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也不能盲目地将它们集中起来认识。比如务实,什么是务实?干工作就是靠务实,因为那是我的工作,不仅要干而且要干好。干工作本身的意义就是让人们能达到一种效果,不能盲目地搞冒险、创新。它们之间也没有明确的界限,最关键的是要根据事物的发展阶段来选择,要朝事物发展更有利的方向去做。
一提起变革,我们当中有些人就认为时机不成熟,要等待。他们不知道变革不是一锤子买卖,变革是随时随地的,在任何时间、任何领域里都要有改变的勇气和决心。
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持续地推动变革,变革不是员工和组织能自动完成的,你不能在发现一些问题后,仅仅提出一个要求,就不闻不问,好像从来没有说过这些话,想过这些事,那下面的员工怎么看?觉得你无非是拍脑瓜想起一件事情,过后连自己都记不起来了。
写文章不能重复,经营也要敢于迈向一个陌生的领域。不是说每个做企业的都应该这样做,只是我自己喜欢尝试一些新东西,我觉得挑战自我是一件很兴奋的事情。
我也有一种想改变的激情,现在还是。无论做一件小事情还是大事情,都需要激情。
不敢承担风险去促进新事物的发生和变化是最大的风险。
(本文系作者2013年4月14日在西安MBA学会企业家讲堂上的演讲,刊发于学会会刊《方圆管理》2013年6月总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