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百福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体中,中小型企业的数量都占企业总量的绝大部分,包括欧美的发达国家也不例外,中小型企业在繁荣经济,满足需求,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社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难,比如融资难的问题,税赋负担过重的问题,国家政策的扶持问题,甚至不能享受应有的国民待遇,极大地限制和制约了其发展。然而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外部性制约因素以外,中小型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忽视,如战略理念问题,管理问题,营销问题,人才问题,老板自身的局限等。笔者在长期的企业培训、咨询、项目策划过程中,深入地接触了大量的中小型企业、他们的管理团队以及老板,对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以及管理者的心态有较多的了解。一方面,为这企业良好的运行机制、管理团队的敬业、老板们的呕心沥血所钦佩和感动;另一方面也深感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各种现实性因素,存在着自身的不足,更主要的是思想和认识方面的误区。找到这些误区,并努力地加以避免,远离陷阱,就会更加接近成功。
1.成功的仿制
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型企业大多产生于改革开放以来,深深地打着短缺经济时代的烙印。大多数的创业者凭着自己的勤劳、勤奋和执着,善抓机遇;凭着个人的勇气和胆量,敢为人先,推动着企业的发展,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在这样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企业老板,崇尚爱拼才会赢的理念,多年商海中的摸爬滚打,无形中养成了他们靠经验和感觉行事的习惯,过度相信自己的直觉和经验,岂不知管理企业是一件非常理性的事情,仅有“拼”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
企业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企业管理是一门科学。一次性、甚至偶然性的成功,自以为就可以常胜不败,错把偶然当必然,错把特殊当普遍。习惯于守株待兔,岂不知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兔子早已不在先前的那个窝里卧了。总是按照过去的经验行事,失败是难免的;偶然得到的财富很有可能以更加鲁莽的方式再还给社会。
以变应变,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素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尤其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必须动态地提升。
2.经营中的投机性
一些企业老板信奉抢抓机遇,习惯于靠机遇取胜,过分地相信机遇的力量,相信市场以外的力量,期望在政府的体制里寻找机会和财富。津津乐道在“灰色地带”游弋,“不找市场找市长”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岂不知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而且这种投机性又客观上为权力参与分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获取财富的正当性大打折扣,更有些老板们对当初的“原罪”不以为然,甚至还在继续。经营能力弱,既缺乏立足市场用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能力,又对此不以为然;喜欢冒险,甚至习惯于孤注一掷;喜欢打擦边球,寻找法律和制度的空白;过度包装,甚至“伪装”,牺牲消费者的利益,欺骗投资者,损害社会利益。此种现象屡见不鲜。
3.决策的随意性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由于决策不当造成的失误是企业中最大的损失和浪费,然而,纵观中小企业的管理过程,“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大腿长叹”的“三拍”决策随处可见。可行性研究本来是正确决策的关键性环节,却被很多的企业看作是应景之作,随意抄搬,颇有些自欺欺人的感觉。一个投资500万元的项目,前期10万元的决策论证投入舍不得花,是众多企业的真实写照。靠过去的经验和自己的感觉决策,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决策权力高度集中,老板一个人说了算,决策团队形同虚设,所有的人看老板眼色行事,老板们感觉良好,有一种英雄般的感觉,岂不知失败正在走来。决策程序过于简单,没有制衡,没有完整的决策过程,在决策中企业家个人的天资和能力起决定作用,但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加之有些老板又不注重学习能力的提升,环境的变化使他们的知识和积攒的经验都变得陈旧和过时,但他们依然靠老眼光和旧的经验进行决策,结果可想而知。还有些老板重战术轻战略,美其名日细节决定成败。方向都错了,再好的战术、方法、细节又有何用?
4.扩张的盲目性
相当多的中小型企业对规模扩张的热情远远高于对能力提升的坚韧,一味地求大而不是求强。对寻找新项目、进入新领域、获取大资金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轻看自己赖以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老本行,向往所谓的高新领域,结果由于各种支撑性要素的欠缺,把前期积累的财富赔的血本无归。类似前几年众多的中小企业盲目进入光伏产业,随着国内该产业进入严冬而难以为继的现象屡见不鲜。(www.daowen.com)
盲目多元化,在一个领域的成功就误以为自己在其他领域也可以成功,而不考虑企业自身要素的支撑和必备要素的整合能力是否具备。其实,企业的规模需要诸多要素的支撑,如技术、人才团队、管理驾驭、市场的营销拓展能力、资金的筹划甚至企业文化等,还有随着规模的扩大往往会带来效率的降低和成本的上升,对此都要有明确的认识和思想上的准备。
5.管理的粗放
漠视制度和流程。
倾向一:习惯于“人治”,反感“法制”。习惯于以自己的好恶和随意性认识管理企业,对用制度和流程管理感到极不自在,很不习惯,以至于在企业中存在大量的制度“空白”,“不请示老板,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倾向二:对制度和流程表面上重视,而行动并不重视。有些企业甚至全面抄袭和照搬同行业的制度体系,但又极少地加以执行。
倾向三:老板是制度首先的破坏者,在很多的情况下,正是由于老板率先破坏制度而使之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6.不能摆脱家族式体系
诚然我们很多的中小企业都是在家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族的血缘和亲情、信任和一致对企业发展初期的成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如果不能摆脱家族的体系,则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阻力。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企业则是最基本的经济细胞,这两个最基本的单元有很大的不同,家庭中以血缘为基础,以亲情为纽带,长幼有序,自然分工,“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是其典型体征。而企业以资本为基础,以文化为纽带,遵循社会分工,以每个人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特长为基础进行分工,分别从事不同的工作。如果把家庭中的理念和行为带到企业中来,显然是有问题的,如果—个长者在家庭中是家长,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顺从和尊敬,而他的孩子是一个企业的老板,如果这个家长又参与孩子企业的管理活动,那么他在企业中的位置又如何摆放?企业中的其他成员尤其是职业经理人又该如何与他相处?是当成企业中的一员,还是也要当成权高位重的“太上皇”?显然这里面有矛盾。据我观察,在诸多的中小企业中这样的问题大量存在,而且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7.相信自己人
潜意识里把企业中的人分为两类,即自己人和外人;用朴素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人观念来管理现代人力团队,只用自己信任的人,岂不知人是可以变的,而不是用制度来管人,“疑人也要用,用人也要疑”,这才是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下的用人之道。
以上种种误区,是影响和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因素。衷心地希望企业的决策者们不断修炼,不断学习,率领企业走向更大的成功。
(本文系作者2012年在西安MBA学会方圆管理论坛上的演讲,刊发于学会会刊《方圆管理》2012年12月总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