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只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目前,低碳产品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比较少,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低碳产品是指,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通过低碳产品认证的方式,吸引整个社会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建立一个以顾客为导向的低碳产品采购和消费的模式,通过向产品授予低碳标志,鼓励企业开发低碳产品和技术,将企业生产、消费者行为以及环境保护三者密切结合,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低碳可持续发展。(www.daowen.com)
由于全球变暖巨大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低碳化已是大势所趋,发达国家政府纷纷把低碳经济放在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并提出具体的政策目标和相应措施,颁布通过了相关的法律条款。英国是最早提出“低碳”概念并积极倡导低碳经济的国家,欧盟、日本都提出了碳减排目标,欧盟建立了商业化的排放交易机制(ETS),美国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一些欧盟国家已经征收碳税,并酝酿开征碳关税。同时,民间组织和消费者对环境问题和碳排放的关注已经超出以往任何时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绿色、低碳产品。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使得我国近年来的能源消费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都呈现大幅迅速增长,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随着2012年《京都议定书》即将到期,发达国家要求中国控制排放和承担减排温室气体义务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政府面对压力,已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并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