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再制造:将废品重生为新品的工业过程

再制造:将废品重生为新品的工业过程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制造是一个将不能再用的产品恢复到“新”状态的工业过程。对再制造问题的研究并不是一个新兴问题,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蒂埃里指出,产品再制造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废旧产品、零部件及原材料的循环再利用,在尽可能获取经济价值的同时,减少最终垃圾的数量。根据对返回产品再处理过程的不同,蒂埃里在概念上描述了5种再造方式:修理、翻新、再制造、拆分和再循环。

再制造:将废品重生为新品的工业过程

再制造作为一种具有较大影响的生产活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并在军事工业中取得长足的发展。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工业工程专家罗伯特·伦德,在世界银行资助的研究报告中,最先将再制造上升到理论层面,首先倡导废旧产品翻新或回收利用。其后,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的学术界及政府纷纷投身于再制造的理论与实践。20世纪80年代以来,再制造(remanufacturing)作为一种新型的、节约型、环保型的生产理念和制造方式开始出现并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再制造是一个将不能再用的产品恢复到“新”状态的工业过程。目前,学术界对于再制造还没有确切的定义。国外学者将再制造定义为:它以旧产品为毛坯,采用专门的工艺和技术,在拆解原有旧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新的制造,重新制造出来的产品无论是性能还是质量都不亚于原先的新品。对再制造问题的研究并不是一个新兴问题,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蒂埃里(1995)指出,产品再制造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废旧产品、零部件及原材料的循环再利用,在尽可能获取经济价值的同时,减少最终垃圾的数量。根据对返回产品再处理过程的不同,蒂埃里在概念上描述了5种再造方式:修理、翻新、再制造、拆分和再循环。弗莱施曼等(2000)认为由于产品再制造方式的不同会导致两种物流网络结构:开环结构和闭环结构。其中再循环网络实现了原材料的再造,回收的产品通常不会返回到原设备制造商处,因而其物流网络属于开环结构;而再造和再使用使回收的产品或包装物返回到原制造商手中,因而经常导致闭环结构。丹尼尔(2000)通过文献综述给出了再制造管理问题研究的七大特点:①退回来源时间和数量上的不确定性;②退回产品与正向需求之间的协调;③退回产品拆解过程的独特性;④退回产品材料价值恢复程度的不确定性;⑤对逆向物流网络的需求;⑥材料配比限制的复杂性;⑦再制造时材料处理过程的随机性以及操作时长的不确定性。这七大特点增加了再制造过程中预测、物流、计划与控制、库存管理的难度。国内关于再制造比较权威的定义是中国工程院徐滨士院士(2000)给出的,他将再制造定义为:“是以产品全寿命周期设计和管理为指导,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目标,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来修复或改造废旧产品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国内许多学者已开展对再制造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如马祖军等(2005)考虑再制造物流系统中废旧产品回收量和再生产需求量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单产品、单周期、有能力限制的再制造物流网络稳健优化设计模型。顾巧论(2004)对再制造/制造系统集成情况下的物流网络及信息网络进行了研究。(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