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建设,覆盖每村每户
在村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关于“建筑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的村文化室”,通过调剂、整合、新建等方式,投入资金1290.36万元,实现了66个脱贫文化室建筑面积基本达标,完成活动室、广场的整治、美化、硬化等,其中:50—60平方米的村27个,60—70平方米的村27个,70—80平方米的村4个,80平方米以上的村8个;有线网络覆盖,通过政府采购,确定由县广电网络公司具体实施建设,2016年完成4018户脱贫户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接入,实现了贫困户电视“户户通”工程。[1]
南部县通过在脱贫攻坚中抓载体建设,促进了整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硬实力”的显著提升。以创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文化院坝为抓手,实施“三新”活动示范点建设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建成3个“三新”创建活动示范点、70个乡镇文化站、60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60个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60个文化广场、10个留守儿童之家、3个农民工文化驿站、56个社区书屋,实现乡村学校少年宫全覆盖。通过加强阵地和平台建设,提升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力。在四川省公布的2018年“文化扶贫示范村”名单中,南部县有罗面村、罗寂村、岐山坝村、长盐井村、凤仪村、松林村、贾寺湾村7个村成功创建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加上2017年南部县创建的8个村,南部县已经成功创建了15个“文化扶贫示范村”。
专栏:南部县大力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文化设施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近年来,南部县有效统筹和整合各类资金近1.2亿元,开工建设各类文化项目150余个。县财政先后配套资金2000万元用于县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整合资金1000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村文化室实施标准化建设,198个贫困村文化室均超过50平方米,并同步建设了篮球场,安装了健身器材,确保全县人民读书有地方、活动有场所。南部县通过在脱贫攻坚中大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已经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全县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即以县文化馆、图书馆、乡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为主体的文化服务阵地,以县广播电视台、县级数字影院、农村公益电影、农村广播村村通为主体的广播影视阵地,以业余体校、奥体中心、农民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径为主体的体育活动阵地。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不仅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也有效促进了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提档升级。
文化基础设施是文化活动的载体和空间,是农村文化的形象,是农村精神特色的集中体现,是能够反映农村历史和农村精神的设施。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具体形式之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能为贫困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空间,在脱贫攻坚中贫困地区的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后,单纯的经济增长举措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此时,文化基础设施所承载的新时期乡村文化就会逐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推进剂,提升农村活力的内在动力,成为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衔接过渡中农村发展最为积极的力量。(www.daowen.com)
2.精神补钙,激发内生动力
通过专题教育和“四好”村和星级示范户建设,南部县形成了“户要干净、村要整洁、人要勤劳、心要感恩”的鲜明导向。2016年以来,全县省级“四好”村达到33个,市级“四好”村达到207个,96%的贫困家庭主动争创“四好”星级户。在2018年度四川省拟评定省级“四好”村的公示名单中,南部县又新增加了巴岩店村、养活村、漏米岩村、窑坝寺村、千佛庵村、大乘庵村、鲁家庙村、杨家嘴村、刘房嘴村、九龙观村、柏垭观村、中坪山村、佛祖沟村、土地村、金山村、碑垭村、宿亭村共17个村。南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南部县所属南充市评定的120个村大名单中,南部县的“四好”村数量排第二,在2016年县级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满意度中,南部县升至全省第45位,相较之前上升了101个次位;2017年全县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满意度再创新高,升至全省第22位、全市第1位。
3.文化传承,营造文明新风
南部县深入开展“家规家训家风”建设的人文活动,培育出独特的南部人文精神,构建出了一个勤劳、朴实、诚信、包容的人文生态环境。南部县通过深入挖掘“南部人”的历史与文化内涵,积极开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文化活动,汇聚起“三大力量”来引导全民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逐步形成了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