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的内涵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入和拓宽的,起初,贫困定义的是“吃不饱、穿不暖”的那部分群体,主要通过收入来加以衡量,即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无法保障其基本生活则视为贫困。随着扶贫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入推进,从收入界定贫困的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比如,收入难以精确地获取,忽略了真实消费需求等。在此基础上,广义的多维度的人文贫困逐渐取代狭义的单维度的收入贫困,成为人们对贫困更全面、更科学的界定与认知。
从脱贫路径来看,贫困多维特征是精准扶贫方略产生的现实基础。精准扶贫首先要求就是“精准识别”,这正是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应用体现。多维贫困的测度是从多维度衡量贫困,这正是精准扶贫中精准识别的重要前提。只有精准识别出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人口,才能进一步开展精准帮扶,才能全程化精准管理和提升扶贫成效。基于多维框架下的精准扶贫,其贫困对象的界定具有复杂性,但却能将贫困“分门别类”,通过不断完善的多维测度方法,将对象明确并进行分类,从而有利于一国更加全面、精准地制定扶贫政策。
一方面,多维贫困理念延伸了扶贫的宽度。从宏观层面来看,人们将贫困的研究分为政治、经济、社会三个视角,在不同的领域中,从整体上把握贫困。从微观层面来看,对贫困的界定不再只是以单一的贫困线为标准,还要综合考虑其教育、医疗的获得性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等。
另一方面,在不同时期,贫困状况会有所不同,多维贫困的治理则会表现出不足之处,从一定程度而言,精准扶贫是有效缓解和消除多维贫困的必然选择。因此,为如期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在扶贫方式上不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不再是单方面的“输血”,而是在“输血”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强贫困群体自身的“造血”能力;不再只是注重GDP,而是注重脱贫成效,注重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因此,精准扶贫可以在多维贫困理念的指导下,对不同维度的贫困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政策措施。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多维贫困治理通常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发挥作用。(www.daowen.com)
首先,在“扶持谁”的问题上,以多维度视角逐步建立起“贫困区域—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由上而下的贫困识别体系,实现涵盖区域和贫困人口贫困信息的多维立体档案体系。例如,对贫困人口采取多维考察的办法,在考察贫困人口收入的基础上,综合考察其教育保障、健康状况、住房条件等;同时对贫困户的详细信息进行纸质的登记和大数据录入的处理。
其次,在“谁来扶”的问题上,以多维理念为基础,实行差别化区分,通过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发挥作用,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贫困对象,确定不同的帮扶资源和帮扶主体,从多维贫困能力维度上切入,统筹帮扶力量,在基层落地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提高贫困人口脱贫能力,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从多维贫困的表征切入,结合政府、行业部门、市场、社会、企业等不同的帮扶主体进行施策,根据贫困人口需要“补什么”,确定相应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因此,多维贫困治理在治理主体上更具灵活性。
最后,在“怎么扶”的问题上,多维贫困治理主要是按照不同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基于不同维度、不同致贫原因制定和实施扶贫项目,针对多维贫困复杂的致贫原因,强调要因人、因户施策,做到“缺啥补啥”,“一户一策、一户一方案”,用好多维贫困信息识别的成果,使措施精准到户,扶贫工作扶到根子上、帮到点子上,依据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自然条件等因素,根据不同维度的致贫原因给予适合的项目安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