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礼仪的演变与现代中国

礼仪的演变与现代中国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一方面,礼仪起着调节、整合、润滑人际关系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成为阻碍人类思想自由发展的精神枷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中国现代礼仪的基础。

礼仪的演变与现代中国

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华文明使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从古代的祭祀礼仪到“五礼”,再到当今社会商务礼仪,礼仪在中国社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礼仪从形成时间上分为两类:中国古代礼仪和中国现代礼仪。

1.中国古代礼仪的发展历程

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礼仪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古代礼仪的孕育期

古代礼仪起源于夏朝建立之前,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国家尚未诞生,原始部落为了更好地维护部落人际关系,制定了相应的准则和规范,如明确血缘关系婚嫁礼仪、区别部族内部尊卑等级的礼制等。这一时期的礼仪还不具有阶级性。

2)古代礼仪的成形期

古代礼仪成形于奴隶社会时期,主要集中在夏、商、周至两汉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劳动生产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使一部分人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从而为他们专职从事社会管理和文化科学活动提供了可能。奴隶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召集专人制定了较为完整的礼仪和制度,其中,对历代礼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有《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周礼》所记载的“礼”的体系最成系统,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国家大典,也有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具体规范,还有关于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记载。许多制度仅见于此书中,因此尤其宝贵。

3)古代礼仪的变革期

古代礼仪变革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权力的衰落,曾经建立起来的礼乐制度也开始崩溃。学术界百家争鸣,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对礼教给予了研究和发展。

孔子:“不学礼,无以立”。在答复弟子颜渊时,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克己”是自觉地约束自己。“复礼”是一切言行要纳于礼。这里强调的是人的道德自觉,人们通过克制自己,达到自觉守礼的境界,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www.daowen.com)

孟子:“尊敬之心,礼也”,即“礼”为对尊长和宾客严肃而有礼貌。

荀子:“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不礼则不宁”,即“礼”是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人若不守礼,则难以生存。

4)古代礼仪的强化期

古代礼仪强化于封建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礼仪的特点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尊神抑人”。礼仪成为统治阶级维护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工具,因此,礼仪中处处体现着尊卑之别。以跪拜之礼为例,臣子见皇帝要行三跪九叩大礼;百姓见官员须行跪拜礼;下级官员晋见级别相差较大的上级官员时要行跪拜礼;晚辈拜见长辈时要跪地磕头请安。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一方面,礼仪起着调节、整合、润滑人际关系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成为阻碍人类思想自由发展的精神枷锁。

2.中国现代礼仪的发展历程

自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制度后,中国古代礼仪受到冲击,礼仪进入了一种自由发展、新旧交替的时代。例如,见面称呼发生了改变,从老爷、大人改为先生、君;人们的服装也发生了改变,由马褂、长袍改为西装、中山装;见面礼仪也发生了改变,由行跪拜礼改为行握手礼等。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对封建思想进行抨击,符合当时时代新的礼仪标准和价值观念,因此得到传播和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中国现代礼仪的基础。国家成立初期,确立了以平等相处、友好往来、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为主要原则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改革开放后,现代礼仪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学习礼仪的热潮,随之诞生了一批优秀的礼仪教材。广阔的中华大地再度兴起礼仪文化的热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现代礼仪与国际礼仪接轨,形成了符合国际通行原则的礼仪规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