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主要农产品价格顶到“天花板”,农业生产成本的“地板”刚性抬升,农业生产补贴和价格补贴逼近约束“黄线”,资源环境亮起“红灯”。唯一出路就是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统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使农业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
推动粗放经营向集约发展转变。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主要靠外延式增长。在粮食增产的背后,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必须痛下决心改变这种模式,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创新驱动,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吉林省拥有一批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科技人员数量较多,蕴含巨大的创新创造潜能。要不断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争取在生物育种、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突破。依托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集成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改革农业科研项目和资金配置方式,确保研发投入向农业倾斜。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要加快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提高面向农业全产业链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这不仅可以缓解“谁来种地”的问题,也能提高农产品流通、加工等能力。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培育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不断提高农机服务质量和规模。
推动分散生产向规模经营转变。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突破规模小的限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比较效益。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必须严格依法依规办事,稳妥推进土地确权登记,依法落实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让农民吃上“定心丸”。适度规模经营要依托新型经营主体。要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的同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发展“订单农业”等经营模式,按照企业标准和要求进行生产,形成带动农民参与生产经营、持续增收的有效机制。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为保障。建设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纠纷调解组织,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不是规模越大越好,也不是速度越快越好,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确保农民群众真正受益。(www.daowen.com)
推动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于粮食连年增产,要素支撑绷得过紧,农业发展环境约束加大。一方面,亟须加强生态治理保护。发展农业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算大账、算远账、算历史账,按照资源环境禀赋和承载能力,调整优化农业布局,该退耕还林还草、还湿还湖的,要坚决退还;该限牧限渔的,要严格限制,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另一方面,加快推广绿色清洁种养方式。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投人品,不仅使耕层越种越薄,还带来严重的面源污染、白色污染。必须做好“减法”,把过量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尽快减下来,积极推广节肥’、节药、节水和清洁生产技术,搞好秸秆还田等,抓好规模养殖、生态养殖、清洁养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当前我国农业已深度融入国际市场,必须提升国际化能力,加快“走出去”步伐,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发展空间。要推进海外基地建设。目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以及非洲一些国家有大量闲置宜农土地,合作发展潜力很大。要落实好相关合作协议,推进以粮食生产为重点的海外农业基地建设。要培育重点企业。开拓新的资源和市场,企业是主力。多年来,吉林省组建海外农业投资开发集团等一批企业,发挥了带动作用。但整体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不强。要整合资源,研究设立海外农业发展基金,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商和农业公司,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要拓展合作领域。农业“走出去”绝不应仅仅限于种植业,要把上下游产业链投资纳入“走出去”布局,鼓励企业向农产品加工、物流、仓储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领域投资,提高整体效益。同时,适当进口国内紧缺的资源性农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
推动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农业转方式,农民必须转型。要建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民。积极引导更多有知识的年轻人投身“三农”,特别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到现代农业第一线就业创业,既体现自身人生价值,又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