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结构调整不够理性,种养“跟风”现象不利于农民稳定增收。据调查发现,我市目前大多数农户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缺少科学规范统一的综合市场需求信息、价格信息、市场发展的潜力和空间预测,以及产品销售政策等信息,依据的还是传统习惯、往年市场效益,或者是“随大流”,盲目跟风,生产缺乏计划性、预见性。种植业方面,粮经比例失调,2012年全市粮食作物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69.4%,较上年又提高了5个百分点,瓜菜比重占15.8%,下降下3.87个百分点。因此,在保证粮食安全的情况下,粮食面积的持续增加并非是一件好事,对农民增收不利。养殖业方面,以生猪最为明显,一哄而上,供大于求,卖不出好价钱;一哄而下,供小于求,价钱高了又没有猪可卖。
2.全市粮食产量突破百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进入一个新阶段,但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一是农业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创新难度加大。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民固有理念和较低的文化素质,与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偏低,难以吸引大规模工商资本进入,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制约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形成的“去农业现象”,造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后继乏人”;农民集体意识的淡化和村集体调控力的减弱制约了农村事业的发展,农村环境不优、家庭势力影响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业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的难度。二是保持农民快速增收的难度加大。近年来,农民工资性收入的高速增长,一直是助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主力,2009年至2011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对农民纯收入的增长贡献率分别是36.3%、41.9%和76.5%,2012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幅虽然为22.4%、同比增加了2.6个百分点,对农民纯收入的增长贡献率为73.2%。但在当前农民转移就业压力增大、工资性收入增速放缓情况下,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面临困难和不确定性增加。三是保持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的难度加大。粮食已连续九年增产,支撑增产的各种条件因素绷得很紧,继续大幅度增产的潜力和空间有限。国家为防止通胀预期、短期内大幅提高粮食价格余地很小,除牛羊肉价格较高,受供求关系影响,多数农产品市场价格走低;与此相反,农业生产成本呈上升趋势,今年化肥价格同比上涨了10%以上,农药、地膜、农业用工成本均不同程度上涨,农业综合效益下降。因此,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在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高基数基础上,推动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农民增收再上新水平,保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好势头,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
3.农民收入绝对额低,增长速度不快。近几年来,尽管全市农村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5000元、6000元、7000元和8000元等整数关,2012年又突破10000元大关,但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比,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基础依然偏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非常突出。一是增速不快。2012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14.8%,虽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但绝对量在全省17个市中排12位(倒数第五),与上年排位一致。二是增长不平衡。一般来说,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民收入差距就越小。也就是说,越是相对落后的地区,农民收入差距就越加明显。从我市所辖的县市区来看,2012农民收入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兖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1620元,泗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582元,比兖州市低4038元。(www.daowen.com)
4.农资价格持续上涨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阻力。近几年来,济宁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充足,但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生产资料持续在高价位运行,农民用于农业生产的直接生产性投入仍然在不断增加,生产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
5.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升级。近年来,全市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仍旧偏低,精深加工能力偏弱,附加值不高,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外向度偏低,农业合作组织规范运行的水平不高。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之间缺乏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对农民的带动能力较差,农民发展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