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怎样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强化政治保障,构建新时代乡村振兴主心骨。加强新时代“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着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和政治属性,大力实施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和农村“头雁工程”,培养一批能带富、善治理的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立足当地产业实际,打造乡村振兴主引擎。坚持把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作为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着力走好“共享路”,坚持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加大产业和就业扶贫力度。同时,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广大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着力唱好“融合戏”,积极引入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培育现代农业产业经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好“特色牌”,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进一步“调优种养结构、调强加工能力、调大经营规模、调长产业链条”,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产品,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着力绿色发展,突出乡村振兴特色。大力弘扬文明新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塑造淳朴文明的良好乡风。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丰富乡村文化内容,让清风正气充盈每一个乡村,让家教家风滋润农村每一个家庭,让乡村文脉传承到下一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推动绿色发展、建设文明家园。坚持着眼“全域文明、全境整洁”,适应人们向往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乡土文化的需求,努力建设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美丽乡村,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强化人才创新,汇聚乡村振兴主攻手。坚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甲级队”、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一支乡村企业家队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挖掘身上有本事、手中有绝活的“土专家”“田秀才”,让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坚持吸引各路人才“上山下乡”,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和“引回来”的关系,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高校毕业生、工商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医生教师、乡贤名流、技能人才等,通过各种方式回馈故里、建设乡村,真正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产业、环境留住人。坚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着力实施“能人兴村”战略,继续做好大学生村官和第一书记选派等工作,努力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乡村振兴最关键的因素是“人”。(www.daowen.com)
深化农村改革,培育乡村振兴主力军。推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机制,真正使农村产权“活”起来。不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收益。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坚持以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为主线,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好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扩大确权成果效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着力推动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