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实现节能减排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实现节能减排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生态济宁是加快乡村振兴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建设生态济宁要解决损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环境问题,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是为全市人民谋福祉的重点村达到15%以上。只有把生态环境作为最稀缺的发展要素,以生态济宁建设为重要着力点,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才能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瓶颈。这是济宁拓展发展空间,确保环境安全,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实现节能减排

生态建设事关民生、也事关全局和未来。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把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落实到实处。

一是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严格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立市县增减挂钩指标储备库。加强集约节约用地绩效考核,实行行业用地定额标准和投资强度控制标准,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集中对闲置土地进行清理整顿,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行为。

二是狠抓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指标是衡量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成效的重要标志。加快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节能减排工作长效机制,实现节能减排与转方式调结构和环境质量改善的双挂钩。按照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签订的《“十三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从严控制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加快淘汰现有落后产能,禁止新上高排放项目,统筹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降耗工作。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和“四不一奖”,对完不成年度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实行“环评限批”。为此,我们要大力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可再生能源,从严控制燃煤火电机组新增规模,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www.daowen.com)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集中发展低消耗、少排放、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主导产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培植更多循环经济先导示范企业和示范园,积极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集中发展包括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研发设计、服务外包在内的新兴服务业。重视发展生态旅游业,充分发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生态人文、积极保护、合理开发旅游资源,配套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促进商贸流通、酒店餐饮、休闲娱乐等绿色生态服务业发展。争取国家、省循环经济和“两型”企业发展基金,集中抓好“510”示范工程,力争再有5家企业(园区)跻身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园区)和“两型”企业。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广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继续对重点行业和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优先支持清洁生产审核企业申报项目。

建设生态济宁是加快乡村振兴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建设生态济宁要解决损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环境问题,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是为全市人民谋福祉的重点村达到15%以上。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把生态环境作为最稀缺的发展要素,以生态济宁建设为重要着力点,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才能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瓶颈。这是济宁拓展发展空间,确保环境安全,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尖锐,节能减排形势异常严峻。不从根本上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方式,济宁发展的道路将会越走越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