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并非没有试图去学习中国的发展模式。政府吸引中资在毗邻苏伊士运河的地方建立了出口加工区,希望复制中国当年吸引外资的模式。绝佳的交通位置,足够的政府优惠,便宜的劳工,但招商的成果却一直不乐观,吸引到的一些工厂曾经雄心勃勃,可几年内就关门大吉。
原因出乎很多人的预料。虽然埃及超过两成的年轻人没有工作,工厂要管理好男性工人却并不容易,所以加工区的企业更希望招女工。在一些生产线上,比如制衣厂或者电器厂,女性也因为心细有耐心而受到更多欢迎。投资者以中国的逻辑投资埃及,产生了严重的误判。与中国女性不同,当地女性结婚之后,丈夫很少允许她们再出来参与工作,所以只能招到年轻的未婚女工。但是因为习俗的关系,未婚女工的父母绝对不会允许她们离开家住集体宿舍,所以让女工住在厂里两班甚至三班倒的设想,在埃及根本实现不了。一家位于出口加工区的工厂,每天早上用大巴把女工从附近城市运到工厂,下午再送她们回城,通勤耽误了很多时间,只能安排一班作业。在贸易旺季,让她们像中国女工那样加班加点根本不可能。
这些女工的追求也和中国女工很不同。她们之所以出来做工,都是希望攒下钱来购买足够好的嫁妆,让自己嫁人的时候能体体面面的。所以一旦挣到足够的钱,她们就会选择离开。何伟曾经问其中一位,是否考虑未来在工厂学到经验以后,用自己积攒的钱去开一家工厂。女工笑着回答:压根就没考虑过。
还有那位一语点破埃及性别不平等病灶的浙江商人,他在上埃及开内衣店,发现小城里到处是乱丢的塑料垃圾,没有人清理。别人看到的是当地的脏乱差,他却嗅到了商机。他回到浙江,托关系找到塑料垃圾回收厂,花钱购买了一条塑料垃圾回收生产线,并将之运到埃及,在几名中国工程师的帮助下,很快就把塑料垃圾回收厂建了起来,然后他开始发动当地无业青年投入到捡塑料垃圾的“事业”中去。(www.daowen.com)
浙江商人把塑料垃圾回收厂制造的塑料卖给开罗的其他中国商人,后者将这些塑料加工成各种产品的原材料,其中一部分材料也被用在当地生产的内衣中,内衣在浙江商人的内衣商店里销售,完成了废材料在中国商人商业圈里的循环利用。塑料垃圾回收厂建成一年就赢利了至少5万美元,直接给当地人创造了30个工作岗位,给很多无业年轻人机会,更清理了环境。
西方国家援助了埃及几十年,每年的援助金额达到了几十亿美元,但是在上埃及,第一家塑料垃圾回收厂却是中国内衣商人建成的。是讽刺还是埃及的整体发展模式、发展思路都出了问题?援助是否助长了埃及官僚的不作为?
一群和埃及当地人在宗教和文化上有着巨大隔阂,也根本没有意图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中国商人,反而对解决埃及存在的问题起到了作用,他们对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有着深刻得多的见解和极强的行动力。他们对埃及既有认知的挑战振聋发聩:为什么女性就应该待在家里?为什么女性不能就业?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浪费吗?这可能正是埃及走出历史、开启变革之路,所需要迈出的第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