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小孩子并没有那么重的学习压力,父母的要求是晚饭前到家即可,至于和谁一起玩、玩什么,他们不管。一帮小屁孩在一起的时候,成绩好的并不一定就受待见,街上玩耍的孩子有另外一套游戏规则,有时候决定谁是孩子王的是拳头。父亲的教诲也很简单:“别挑衅,对人要公平,但是如果别人打你,你可别怂,打回去!”
对以上这段话里描述的场景,中国70后、80后可能会有强烈的共鸣。不过,这里描述的不是中国,而是20世纪70年代的意大利北部,《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的作者之一、耶鲁大学的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Fabrizio Zilibotti)教授当时就在意大利北部的公立学校系统内接受教育。当时意大利共产党在当地执政,特别强调平等和公平的价值观。因为受到中东石油危机的冲击,当时的意大利实施工资与通胀挂钩的政策,但政府的通胀补贴并不是按照工资多少成比例发放,穷人的通胀补贴相对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贫富人群之间的不平等。无论家境好还是坏,大多数孩子都上公立学校,学校之间的差别也不大。恰恰是这种环境造就了小孩们散养的状态。齐利博蒂回忆起那段时间,总有些怀旧的情感,甚至在街上和孩子打架的经历,也让他觉得其实是在教他如何面对和处理未来可能出现的挫折和冲突。而这样草根的学习经验对于当代人却成了无从品尝的奢侈品。
20世纪80年代欧美主流政策的改变,尤其是里根与撒切尔所推崇的新自由主义加剧了各方面的不平等,也为教育的不平等和“虎爸虎妈”或者说“直升机父母”的出现,种下了种子。“虎爸虎妈”特指那些从小就为孩子的成长做出非常详细的规划,在孩子的培养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一心想把他们送入名校的父母。(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