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年来冷链物流的发展,也让我们看到未来发展的一些倾向。
近年来生鲜电商开始加入冷链物流大军(表7-2)。生鲜电商的平台效应带来巨大的流量,为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了大量订单。同时生鲜电商的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融资规模越来越大,且资金逐渐向头部集聚,显示出市场逐渐进入整合的趋势。虽然生鲜电商百花齐放、数量众多,但是大部分企业还是处于亏损状态,这主要在于冷链产品保管的高标准和冷链物流服务的不完善造成的严重损耗。因此,探索出适合的冷链物流模式对生鲜电商显得十分必要。
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本身不像电子产品这类人造产品容易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这使大电商绕过复杂的多级批发商网络,直接向原产地农民进行采购,基地直采的模式就兴起了。这样不仅能从冷链源头把握产品的质量,并将终端的消费需求准确传达给生产地农民,对他们的产品标准进行把控,还能减少中间多个批发、中转流程。产品采摘后直接分拣、包装、运输,可以节省15%左右的成本。
表7-2 近年兴起的生鲜电商平台做冷链物流的几个代表模式
(www.daowen.com)
另外,新零售时代下,生鲜电商开始尝试“去中心化”的物流配送模式,通过去库存来减少成本的投入和冷链产品的损耗,例如门店和仓库功能合二为一的“门店仓”模式,深入社区、更加贴近消费者并且投资较少的线上社区“O2O”前置仓模式,以及线上线下物流一体化的“门店前置仓”冷链仓配模式。这些新的配送仓储模式不仅满足了客户对品质和服务的需求,同时也能解决从中心仓库直接发货成本太高而且还会受到交通状况等条件限制的问题。
2)新技术、新设备逐步成熟,大数据将推动冷链产业上下游环节打通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积极引进、学习国外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是实现飞越的关键。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广泛运用自动化温控检测技术,实现产品低温环境下分等级运输和产品的监管溯源。加拿大最大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汤姆逊集团(Thomson Group)不仅拥有自动化水平极高的大容量冷库,同时公司所属的“三段式”冷藏车通过卫星监控和自动控温,可以同时运送三种不同温度下的货物。日本冷运则使用保冷车和冷冻车两种不同运输设备,其中冷冻车中搭载有实时监测温度的记录器,帮助工作人员判断温度变化的时间和原因;保冷车本身不具有制冷功能,通过保持低温运输货物,而且车内有GPS和通信装置,可以发送车辆位置和开关门等信息。上述企业在温度、油耗、车厢开门次数等方面实现了全面监控与管理,但还无法做到发现温度变化就及时进行处理,只能等到事后寻找原因。
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未来将与冷链行业深度融合,在智能匹配、数据采集处理、物流信息溯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仓内运营方面,通过仓内搬运机器人,运用自动识别技术、自动化技术可实现仓内无人化管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进步,未来不仅能够对车辆实施高效率调配,对位置实时定位,监测温度,同时还可以通过远程温控技术调控温度。现阶段基于电子化软件技术开发出的订单管理系统(Order Management System,OMS)、仓库管理系统(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WMS)、运输管理系统(Transfer Management System,TMS)被很多企业采用,有利于整体效率提升。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其功能将更加完善,规模较大的企业对各个分散环节的管理将更加方便,将彻底打通整条冷链。更多先进冷链技术的运用将会提高全程冷链可视化水平,使客户、消费者及其他冷链参与方可以实时了解产品状态。
3)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
冷链行业去库存的前提是提高冷库周转率。企业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及时获取货品的库存和销售数据,精准预测市场需求,为采购和库存管理提供有效依据,从而提高仓储的周转率。降成本实际上是稳成本。目前冷链行业正处在发展时期,冷链物流运输成本保持着价格的高门槛。从整个社会来看,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投入都在增长,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都倾向于协商出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生鲜电商中需要冷链运输的产品超过50%,但目前只有10%真正使用冷链,国内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生鲜物流配送体系,大多数生鲜电商自建冷链物流令成本陡增,包装、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尚未打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