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级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

高级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级财务会计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通货膨胀会计思想的出现,标志着高级财务会计进入萌芽期。20世纪50—60年代是高级财务会计发展时期,其主要内容已基本形成,并已具有了一定的会计处理规则。这一时期在西方国家出现了高级财务会计教程,并逐渐步入大学课堂,但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尚不完善,有待进一步发展。

高级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

高级财务会计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高级财务会计的萌芽阶段

现代会计从一产生就孕育了高级财务会计的胚芽。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成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之间由自由竞争逐步走向垄断,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于是出现了第一次企业兼并、合并的浪潮,企业的兼并、合并必然产生母子公司,在会计上也就必然编制合并报表,以完整地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营运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又产生了第二次企业兼并浪潮。第二次企业兼并浪潮使股份制公司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促进了合并报表的广泛使用,同样也产生了一些重要思想,比如经济实体的概念、合并所产生的商誉问题等。在这一时期,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出现了轻度、持续通货膨胀的局面。通货膨胀必然影响到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早期会计学家亨利·W·斯威尼(Henry W.Sweeney)在1936年出版的《稳定币值会计》一书中,提出了对膨胀进行会计处理的方法,被会计界誉为英文文献中物价变动会计的首创模式。通货膨胀会计思想的出现,标志着高级财务会计进入萌芽期。

2.高级财务会计的发展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开始由军事工业模式向民间工业模式转变,这就需要更新设备和扩大投资,传统的信贷方式已无法满足这种旺盛的资金需要。在银行和企业的共同参与下,20世纪50年代就产生了融资租赁业务,以解决各国各行业资金不足的问题,融资租赁业务的出现促使了租赁会计的产生。1953年,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ommittee on Accounting Procedure,CAP)发表的《会计研究公告第43号》,提出了融资租赁会计处理方法的若干意见。

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经济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局面,科学技术有所突破,新兴工业部门如计算机、激光、宇航、核能、海洋开发、合成材料等相继兴起,必然要求拥有巨额资金的强大垄断企业,因而出现了第三次企业兼并浪潮。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针对企业兼并浪潮,于1959年发表了会计研究公告第51号《合并财务报表》,对合并报表的编制提出了若干指导意见。

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持续的通货膨胀,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开始对此有所关注并进行了研究,逐步形成了不同的学派观点,如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和急进学派等。这些不同的学派,构成了物价变动会计的雏形。针对物价变动对财务会计的影响,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AICPA)于1963年发表了第6号会计研究论文集《呈报物价水准变动的财务影响》,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ccounting Principle Board,APB)于1960年发表了第3号公告《重编一般物价水准变动的财务报表》,以指导会计处理物价变动对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国家加强了对企业所得税的征管,允许应税收益与会计收益有一定的区别。如何重新计算应税收益将直接影响企业缴纳所得税的金额,影响企业的净收益,因此所得税会计也应运而生。(www.daowen.com)

20世纪50—60年代是高级财务会计发展时期,其主要内容已基本形成,并已具有了一定的会计处理规则。这一时期在西方国家出现了高级财务会计教程,并逐渐步入大学课堂,但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尚不完善,有待进一步发展。

3.高级财务会计的成熟阶段

进入20世纪70年代,在60年代企业兼并的基础上形成了大量的跨国集团公司。跨国集团公司的出现,必然引起会计计量单位的多元化,即外币和本位币的双重计量单位,于是就产生了大量的外币业务和汇兑业务。跨国集团公司编制合并报表还涉及外币折算问题等,这些都是财务会计无法解决的问题。为了指导处理这些新的会计事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FASB)于1973年颁发了第1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外币业务的揭示》,1975年颁布了第8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外币交易和外币财务报表换算的会计处理》,70年代以后就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外币业务会计。

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通货膨胀加剧,形成了许多物价变动会计理论与模式,如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现行成本会计和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其中,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的奠基人是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利·W·斯威尼。他在1936年出版的《稳定币值会计》一书提出了等值美元会计思想,在70年代以后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发展。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Committee,IASC)于1977年发布了其第8号准则公告《会计对物价变动的反映》,1981年发布了第15号准则公告《反映物价变动影响的资料》,1989年发布了第29号准则公告《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形成了系统的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现行成本会计模式,主张以现行成本来代替历史成本,以消除各个企业所承受的个别物价变动影响,其理论创始人为美国著名会计学家爱德华兹。他于1961年发表了《企业收益的理论和计量》一书,指出了采用现行成本计量的理论。该理论在70年代以后得到较快的发展,并获得了会计职业团体的支持,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于1978年发布第190号《会计文告集》,要求证券上市的公营大公司必须编制现行重置成本报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予以支持,要求各大公司不仅要编制一般物价水平会计补充报表,而且还要编制现行成本会计补充报表。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国家的会计职业界,亦追随美国,陆续发布了现行成本会计征求意见稿,并试行现行成本会计。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主张以资产的现时价或变现价值为计价标准,其代表性人物为美国会计学家麦克尼尔(Kmacneal),他于1939年出版的《会计中的真实性》(Truth in Accounting)一书,主张按资产的现时价值计价。60年代,澳大利亚的会计学家钱伯斯(R.Chambers)在《算盘》杂志上发表《通货膨胀会计:方法的问题》,丰富与发展了麦克尼尔学说。美国另一位会计学家罗伯特·斯特林于1970年后相继发表了他的《企业收益计量理论》(Theory of the Measurement of Entcrprice Income)和《计量收益和财富的相关标准的应用》(Measuring Income and Wealth:an Application of the Relevance Criterion),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产业结构大调整时期。在这种形势下,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第四次企业兼并浪潮。在第四次企业兼并浪潮中,企业的经济业务又发生了许多变化,例如国际间相互投资,母子公司的投资,为了逃避各种税收,利用各国的税法和有关法律,进行内部价格转移和财产转移等,这对原有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外币业务的处理及合并报表的编制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为此,会计理论界也积极寻求对策,例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81年颁布了第52号会计准则公告《外币税收》,1982年颁布了第57号会计准则公告《有关联者的揭示》和第70号会计准则公告《财务报表与物价变动:外币核算》,1987年颁布了第96号《所得税会计》,1988年发布了第100号会计准则公告《所得税法》,1991年10月颁布了109号公告《所得税会计》,以指导处理第四次兼并浪潮所产生的新的会计业务。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会计业务环境的变化,新会计业务不断出现,高级财务会计的基本内容、处理指导思想和方法都已基本形成,并得到了会计职业界的广泛认可与接受,成为一种会计惯例,标志着高级财务会计学的成熟。至此,高级财务会计以一门独立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新学科出现在会计学科体系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