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州市中心村规划建设:实践和分类方法

广州市中心村规划建设:实践和分类方法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广州市提出了加快中心镇规划建设的方针,开始着手编制中心村规划。在不超出各地建设用地总数的基础上,村庄布点规划对村庄的各种建设用地起到实施的作用。本阶段村庄规划针对近郊农民安置问题,基本完成实施。本阶段规划强调中心村建设,提出了邻镇型中心村、独立型中心村(近镇)、独立型中心村(远镇)等三类村庄分类方法,开展了全市中心村布局规划。

广州市中心村规划建设:实践和分类方法

1.广州市村庄规划编制历程

从编制时期来看,广州市共进行了三轮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

(1)第一阶段为1993—2004年。1993年,国务院公布施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目的是为了村庄规划建设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此时,作为中国南部核心城市的广州,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发展格局上主要表现在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增加并呈射线状分散发展,大量的农用地转变成为集体建设用地,虽然出租住宅及厂房为当地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但也为城市管理者带来了难题。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广州市提出了加快中心镇规划建设的方针,开始着手编制中心村规划。

(2)第二阶段为2006—2012年。2006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为解决人民切身利益等问题,广州要求完成全市所有行政村的村庄规划,并明确编制时间等要求。鉴于在2008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法》提出,村庄规划与控规具有相同的地位及意义,广州市决定将村庄规划纳入到城乡规划体系中,以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该轮村庄规划工作主要是为了对村庄环境整体进行全方位的整顿与治理。但在相关规划实施时却发现难以对村庄建设进行指导,主要表现在:由于编制单位没有全面深入了解村内的土地、房屋、物品的现状,村庄规划编制过于理论化,现实中无法从技术方面进行指导,难以实施,在相关建设项目中,由于缺少政策操作的顶层设计,规划远景与土地政策无法衔接,现实资金缺乏,而且项目建设用地无法得到满足。

(3)第三阶段为2013年至今。2013年,广州市延续第二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对全市1142条村进行全覆盖的规划编制工作。在不超出各地建设用地总数的基础上,村庄布点规划对村庄的各种建设用地起到实施的作用。而村庄规划是根据村庄自身现实状况,以及各方面可利用发展资源,对发展村庄经济指明方向,落实村庄建设规模,同时根据村庄实际条件对房屋基础设施等项目进行布局。为改善各地村民生活、生产环境,改变村庄的景观容貌,制定了相关整治措施,并将其落到实处。根据各村庄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将涉及卫生保健、污水废弃物处理、路网等公服基础设施安排建设,并落实相关配套设施所需的用地规模,完善相关公共服务基础配套设施,使村民在农村也能享受到城市里的配套服务。

2.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历程

从编制时期来看,浙江省村庄规划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2003—2007年。本阶段浙江省开展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活动,从整治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入手,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局部面貌发生了大的变化。

(2)第二阶段为2008—2010年。美丽乡村试点中心村培育。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率先开展了“美丽乡村”创建行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基础设施配套;中心村培育,“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局部面貌发生了整体的变化。(www.daowen.com)

(3)第三阶段为2010—2015年。美丽乡村行动建设计划。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从内涵提升上推进“四个美”和“四个宜”的建设;连线整片推进村庄整治、农房改造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精品村、特色村培育;农村面貌逐步发生质的变化。

(4)第四阶段为2005年至今。目前,浙江省美丽乡村的建设经历点的美化—线的串联—面的整体提升;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推动美丽乡村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全省402个美丽乡村精品村特色村、108条美丽乡村风景线、46个美丽乡村先进县把浙江的诸多村庄变作一个个“盆景”,串出一道道“风景”,画出一片片“风光”。乡村精品线已成为新一阶段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各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线在彼此竞合关系中,抓住时机,树立优质品牌、走向共同繁荣,打造成为浙江“金名片”。

3.上海市村庄规划编制历程

从编制时期来看,上海市村庄规划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2006年以前。主要目标为近郊农民安置,建设农民新村。本阶段村庄规划针对近郊农民安置问题,基本完成实施。此阶段的规划完善了市政基础设施、配置了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节约了大量的土地,为城市快速发展提供了空间。但是缺乏整体规划衔接,与城市社区融合度不足,同时低层的建筑形式不利于土地节约,对建筑传统风貌保持不够重视。

(2)第二阶段为2006—2011年。主要目标为落实“1966”城镇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阶段规划强调中心村建设,提出了邻镇型中心村、独立型中心村(近镇)、独立型中心村(远镇)等三类村庄分类方法,开展了全市中心村布局规划。但由于缺乏实施机制研究,基本未得到实施。

(3)第三阶段为2011—2014年。主要目标为纯农地区土地整治和宅基置换试点,注重操作,建设农民新村。本阶段村庄规划针对纯农地区土地整治和宅基置换试点,侧重于整村归并。存在问题是资金投入过大,节地效果不明显。

(4)第四阶段为2014年至今。在住建部全国村庄规划试点要求下,主要目标为创新和探索完整的村庄规划方法,形成有示范意义的优秀村庄规划范例,规划方法面向实施,内容较为全面。另外,于2014年全市层面启动编制工作的郊野单元规划,作为完善上海“两规合一”体系的一项创新型规划,以空间规划为引领,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为工具,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推进产业升级和环境保护,引导城镇内涵式发展,强化规划的政策性和实施性,有序推进郊野地区网格化精细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