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现状分析:我国山区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

现状分析:我国山区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前三个规划相比,该规划无疑提供了一个更为综合的山区开发和发展框架,但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山区发展政策或者战略。④如上所述,长期以来,我国有关山区发展的目标主要通过农业政策和扶贫政策实现。⑤除缺乏统一性、战略性的山区综合发展政策外,作为具有世界上最大山区面积的我国并没有一部专门的山区法,也很少有相关立法讨论。

现状分析:我国山区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

首先,在我国,如果把山地、丘陵分布地区和高原都叫山区[3],那么,“我国山区面积为663.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9.1%;以山区为主的县共1564个,山区人口6.7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55.7%左右”[21]。另有专家估算,中国“以山区为主的县(计1481个),超过总县市数60%,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40%”[22]。我国最大的水资源、矿产资源、林草资源、土地后备资源(大面积的荒山荒坡)均在山区。“从大农业用地讲,全国约100亿亩,农区20亿亩,山区和牧区80亿亩”[23]。山区分量如此之重,可以说,山区兴衰影响着中国的命运。

从历史上看,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依托对山区革命、开发和建设的特别情怀,我国在山区开发和建设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具体来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曾经依托山区打天下,山区是革命根据地,当年是先进地区,威风凛凛精神焕发。革命胜利了,山区却落后了,成了建设包袱……”[2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曾经依靠山区(三线建设)构筑西部战备基地和平衡全国工业布局。“三线建设这根‘扁担’,确实挑起了国防战备和发展西部这两个战略要求的重担”,“使西南荒塞地区整整进步了50年”(费孝通1991年语)[2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部署西部大开发。“中国西部绝大部分是山区,西部大开发说到底就是山区的开发”[25]。自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国务院已先后批复实施了3个西部大开发五年规(计)划。

2017年1月5日,国务院正式发函通过了发改委报送的《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国函〔2017〕1号),即第4个西部大开发五年规划。在该规划中,直接涉及山区的政策措施包括:①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②实施易地搬迁脱贫,主要针对居住在地质灾害频发、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不具备基本生产发展条件、“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区、地方病多发区的贫困人口;③在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方面,支持山区因地制宜建设“五小水利”工程;④在优化特色农业结构布局方面,林区山区以及农林、农牧交错区着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推行“种养结合”等模式,加快发展粮果复合、果茶复合、林下经济等立体高效农业。与前三个规划相比,该规划无疑提供了一个更为综合的山区开发和发展框架,但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山区发展政策或者战略。(www.daowen.com)

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山区下一步发展还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表现在:①在发展的自然基础方面,存在生态环境脆弱,以及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导致的边缘性和相对封闭性。②农村贫困集中于山区的问题依然突出。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国家级贫困县592个,其中496个在山区,占总数的83.8%[23]。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832个,山区县合计626县,占总数的75.24%。③由于多数山区经济社会资源基础薄弱,特别是人才资源匮乏,导致后天发展能力不足。④如上所述,长期以来,我国有关山区发展的目标主要通过农业政策和扶贫政策实现。虽然最新的山区政策已经开始从单一补贴的扶贫政策向包括经济、农业、教育、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综合开发和区域发展方向转变,但各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多是由单一部门进行,尚未实现跨部门联合,在国家层面上也并未形成针对山区发展的战略性引导政策[26]。⑤除缺乏统一性、战略性的山区综合发展政策外,作为具有世界上最大山区面积的我国并没有一部专门的山区法,也很少有相关立法讨论。有关山区的内容散见于《矿产资源法》《森林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中。在山区立法方面,我国较为滞后[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