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生态系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耕地和地上作物为中心的生物圈,具有提供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交换的功能,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休戚相关(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2009;Bromley,1997)。城市化进程下,耕地闲置、退化现象严重;受传统耕地资源保护模式影响,人们更重视耕地的经济价值,耕地的生态价值观念相对缺失,导致耕地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问题频发,占补平衡背后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态风险。耕地生态安全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范围,耕地数量、耕地质量和耕地生态环境三者的有机统一,建立在耕地数量、耕地质量和耕地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础之上。耕地数量和耕地生态环境是物质基础,通过水文、土壤、地貌、气候等因子和载体进行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信息流动,构成了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平衡;耕地质量和耕地生态安全则是相对变动的改造结果(吴大放,2015;Andrew J P,2001),如图2所示。
图2 耕地生态安全组成结构图
从耕地保护政策本身来讲,其目标偏重于对预期经济效益的设计,内容设计中耕地补偿机制局限于经济补偿的简单方式,从根本上缺少对生态效益的重视(孙蕊,2014)。据蔡运龙等人(2006)对耕地三部分价值的估价,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在耕地总价值构成中占据很大比重,耕地的生态价值远超过经济价值。然而在现实中,耕地的经济价值可以在市场上通过农作物的价值交换得到体现,由于我国坚持“耕地红线”政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社会保障价值也可以得到实现,唯有生态价值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谢高地等学者(2005)通过测算,认为我国的统计系统每年在测算种植业生产的总价值时只涵盖了其生产活动过程中带来的直接经济价值和小部分由耕地自然系统产生的生态价值,其中得到准确计量和反映的生态价值仅为64.7%,而未计量的生态价值高达35.3%,约为6881.06亿元。耕地资源生态系统产生的生态价值长期被忽视,这是我国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重大缺陷(单丽,2016)。
此外,就目前的技术条件讲,耕地开发所涉及的原始地类,无非是荒草地、水塘、滩涂,或者林地、湖泊。林地、湖泊的无度开垦,我们已经在多次的洪涝灾害中得到了教训。以浙江省为例,“上山入海”——山上林地与沿海滩涂是补充耕地的最直接来源(吴宇哲,2004)。还有,后备资源不足的城市强推“占一补一”的原则更容易造成“一边开发,一边抛荒”的现象,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区和地势低洼地区的后备土地资源质量较差,开垦后容易引起水土流失、沙化、盐渍化等土地退化现象。开发复垦耕地的行为流于形式,难以有效增加耕地(韩雄,2010)。(www.daowen.com)
土地整理作为耕地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整理理念与目标的变化,有利于保护耕地生态要素。首先,理念上重视保持生物多样性,如将道路布置在灌木丛的旁边、调整未来农田耕作的方向,以避免山丘和田埂对耕作的影响。其次,保护农用地生态价值。在干旱或潮湿地带,有价值的成片物种与农用地划归不同的土地所有者,通过直接使用现有的河流和水域作为土地分界线,使岸边生长的植物不受损害并得到保持。将农田周围的道路或水渠旁边的树木与保留下来的灌木丛或沿岸植物结合起来,作为生物群落的组成部分,以保护农田的生态价值(郭文华,2012)。
目前的耕地保护法规在耕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并且不同区域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均不一样,经济发达区域的障碍因素主要是农药、化肥施用过量,而经济相对落后区域的障碍因素则是农民人均收入过低、财政支农不足等(朱红波,2007)。在制定耕地资源生态安全保护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各区域的障碍因素,因地制宜制定保护政策,在经济发达区域减少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对耕地资源生态环境的污染,而在经济相对落后区域则应该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财政支农力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