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决策行为成因分析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决策行为成因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社会人”假设的代表理论,根据该理论,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可划分为五种,依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当人的生理需求被满足以后,必然会追求更高层次的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农户作为“社会人”,要与社会中的个人和团体发生联系,这些也会影响农户的个人决策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社会人”假设的代表理论,根据该理论,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可划分为五种,依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该理论的论点有:(1)需求的发展顺序一般是从低到高,某层需求获得满足后,更高一层需求才出现,在多种需求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求;(2)尚未满足的需求具有激励作用,而已经得到满足的需求则不再具有激励作用;(3)在同一时期,人的多种需求是可以同时存在的,但会表现出不同的迫切程度,只有最强烈、最迫切的需求(一般称为优势需求)才会引发人们动机,对人的行为和选择产生影响。大多数的行为心理学家认为,一个地区多数人的需求层次结构,同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民众受教育的程度密切相关。相对来说,在欠发达地区,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求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地区,情况则刚好相反。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当人的生理需求被满足以后,必然会追求更高层次的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当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农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也更加追求生活水平和品质,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0.4%,至2016年已经下降到32.2%,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有足够的食物数量,更多地开始关注食物的质量和安全;不再仅仅希望能够有房住,更多地开始关注住房的质量和环境;不再仅仅希望有生产空间,更多地开始关注能有优良的休闲、娱乐空间和个人发展空间;等等。未来我国农村发展的方向并不是说在形式上把农村变成城镇,而是使农村人口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有实质性的提高,使其发展与城市相协调,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实现基本相当的生活水平。(www.daowen.com)

事实上,影响农民做出耕地撂荒决策的因素,除了关键的经济效益因素外,还有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农民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必然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的需要,如城市的交通医疗、教育水平和娱乐等都是农民选择进城务工时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举家迁出趋势明显增强,这其中除了最主要的经济效益原因外,不少父母是为了能够让孩子在城市接受更高品质的教育,有更好的文化娱乐等精神需求的满足。此外,社会心理因素如个人地位、心理感受、成就感获得等也都可以构成农民放弃种地选择务工行为的动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