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者负责营销战略的实施和实现计划目标。如果目标没有达成,那么营销者要考虑在战略和实施方面如何改善。为此,需要监控一些关键业绩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ex):销售数据、品牌指标、渠道渗透率和覆盖率等,以判断营销效果。那么,该如何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的反应?通过内部数据、行业报告、还是顾客调查呢?特别在上市初期,急需了解短时间内顾客和竞品的反应,从而调整和改善营销计划。显然让调查公司调研是不现实的,即使费用不是问题,时间也耽误不起。
短期最直接的反馈办法是选择主要的20—30家渠道来监控。营销者首先选择有代表性、不同类别、特色和区域的主要渠道;然后安排每周的定期走访或电话询问;跟踪确认顾客、经销商和渠道本身对产品和营销活动的反馈及意见。全盘分析渠道并决定是否修改原上市推广策略;或者建议进一步深入调查后,再设计日后发展策略。可能有读者奇怪通过跟踪销售数字就知道是否达标,还要“监控”什么呢?去走(guang)访(jie)市场有意义吗?在渠道,即使带着福尔摩斯的放大镜又观察什么呢?在挖掘未达标的原因时,营销者要问:上市前准备工作做到位了吗?渠道进货新产品了吗?展示产品有吗?展示位置在哪?够吸引眼球吗?库存怎么样呢?现场的宣传促销材料有吗?展示出来或派送了吗?等等。
首先,为了监测上市效果,如何挑选主要的20—30家渠道来监控呢?① 考虑渠道的地域特点,比如在市中心、还是市区外面,主导客流是追求高档品的顾客、还是喜欢物美价廉的顾客;② 考虑渠道的分类,比如百货商场、零售专卖店、超市、特殊商店、电商旗舰店、或经销商门店等;③ 特别关注那些和竞品共存的渠道。针对被监测的渠道,品牌可能提供一些特殊的“待遇”,比如优先提供样品,支持特别展示试点等。对渠道最好的“感谢”就是给更多的支持资源。(www.daowen.com)
其次,安排定期的访问,跟渠道销售经理或店长多沟通,并听取他们有关产品、价格、销售、顾客反应、广告、促销、竞品活动的反馈;同时不失时机地观察终端购买产品的顾客行为。为此,访问之前准备一份要确认的内容清单,便于整理收集的信息:比如确认顾客对新产品的价格、功能和外观设计的反应;对广告促销的反应;对售后质量方面的反馈?还有竞争对手有没有调整价格、增加广告和新促销活动来应对等。
最后,营销者要关心零售终端直接面对顾客的销售员或导购员,以及他们对产品和顾客反应有什么想法,详细了解最核心和直接的内容。为了和一线销售搞好关系,营销者可以准备一些“小礼物”,但有时提供更多促销品或奖品资源有助于销售员的工作,也是表达感谢的一个办法。与一线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和个人关系比监测数据和调研报告都更直接和及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