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析新零售产生的理论依据

探析新零售产生的理论依据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零售之轮理论是日本学者中正西雄在1996年基于Manair的零售之轮理论和Nielsen的真空地带理论而提出的。该理论为零售业新业态的形成动因以及新旧业态之间的发展演变提供了理论解释。新零售之轮理论的框架主要由零售价格、零售服务水平、技术边界线和等效用线4个要素构成。由此可见,基于竞争压力的技术革新就是新零售业态出现的原动力。图1技术边界线与消费者效用函数图2新零售面临的新零售之轮循环

探析新零售产生的理论依据

新零售之轮理论是日本学者中正西雄在1996年基于Manair的零售之轮理论(1958)和Nielsen的真空地带理论(1966)而提出的。该理论为零售业新业态的形成动因以及新旧业态之间的发展演变提供了理论解释。

新零售之轮理论的框架主要由零售价格、零售服务水平、技术边界线和等效用线4个要素构成。首先由零售价格和零售服务水平两要素构建一个二维平面坐标图,图中由若干“零售价格—零售服务水平”组合构成,技术边界线就是用来描述零售业态在某一服务水平约束下的最低零售价格水平线(图1)。任何时代的“零售价格—零售服务水平”组合,都与当时的物流、信息及管理等技术水平相适应,技术边界线就是在这个限度下形成的,因此,在一定时期内,技术边界线是非常稳定的。受技术水平限制,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只能在技术边界线上往复移动,要么选择高质高价,要么选择低质低价。如果某零售企业想获得独占优势,就必须突破技术瓶颈,使技术边界线向右移动。而新零售模式的出现,便是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突破传统零售的时空限制,改善消费者的价值体验,提高零售价值链的效率,最终使技术边界线向右下方移动。

依据微观经济学理论,零售技术的革新推动了技术边界线的移动,当技术边界线向右下方移动后,一定有一条消费者等效用线与之相切。此时消费者的效用不变,但其所拥有的“零售价格—零售服务水平”组合将发生改变。新的技术边界线将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实现在既有价格水平下获得更多的零售服务,或者在既定的零售服务水平下,仅需支付更低的价格。由此可见,基于竞争压力的技术革新就是新零售业态出现的原动力

然而在现实中,技术边界线的移动是一件缓慢而困难的事情,这依赖于新技术在长时期内的发明与应用。在市场竞争压力的推动下,个别零售企业研发与应用了新技术,启用了新模式,开辟了新业态,从而获取垄断利润。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逐步扩散,被更多零售企业所采用。在新的行业平均利润形成以后,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这一平衡会被再次打破,从而形成新零售面临的新零售之轮循环(图2)。(www.daowen.com)

图1 技术边界线与消费者效用函数

图2 新零售面临的新零售之轮循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